如果不走近他,不了解他的故事,不感受他自立自强的点点滴滴,我很难想象90后的孩子在面对逆境时,会表现出这样的勇气与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他的辛酸与困苦,也并不是每一个有过这样经历的人都能如他那般永无畏惧、奋斗不止——既然生命给他以磨难,那他便回以自立自强……
幼时遭遇家变,风雨中磨砺成长
1992年8月,董浩勃出生在哈尔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儿时的小浩勃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喜欢窝在父母怀里肆无忌惮的撒娇,喜欢摆弄梦寐以求的玩具,喜欢和小朋友无忧无虑地玩耍,然而这幸福的一切,却因一场意外戛然而止。
1996年,一次意外事故让董浩勃失去了挚爱他的双亲,四岁的他成了一名孤儿。
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承担起了对浩勃的抚养。由于条件所限,祖孙三人蜗居在只有十几平米的小屋里,靠每月220月的低保金和亲戚的救济艰难度日。生活的艰辛让这个年幼的小男孩过早的成熟了起来。
在北方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里,每天早上天还没大亮,他就起来帮着爷爷生炉子,和奶奶一起做饭,那时的浩勃个头刚比灶台高出一点,但摘菜、舀水、收拾碗筷样样都不在话下。7岁时浩勃就开始自己洗衣、做饭,料理家务,照顾两位老人。因为生活拮据,祖孙三人异常节俭,家庭的每一点支出都要精打细算,董浩勃从来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平日里每顿饭都是白菜土豆,只有到月底的时候,奶奶才能用一点结余做上一顿肉,老两口舍不得吃上一口,都留给孙儿,而懂事的小浩勃却不住地把碗里的肉分给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并没有给董浩勃带来心理上的负担,相反却定格成他记忆里一帧帧温馨的画面。
董浩勃从记事那天起,奶奶的话就一直萦绕耳畔:“将来咱一定得上学,得好好学习,咱家穷,只有学习好了,你以后才能有出息,爷爷奶奶才能放心。”奶奶的这句话激励着他,让他在心底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心愿:一定要靠知识改变命运,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爷爷奶奶安享晚年。因为有了目标,有了动力,所以一路走来,即便再苦、再难,他都没有放弃过求学的脚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董浩勃顺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并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荣获市级“三好学生”、市级“文明青少年”荣誉称号。
2011年7月,董浩勃收到了我校电气与信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激动不已,感到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为了筹措生活费,在等待开学的日子里,董浩勃打了人生的第一份工,在一家烧烤店做了两个月的服务员,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井井有条,董浩勃收获的是金钱买不到的经验和能力。这段打工经历,让他更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更为了解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也为日后的勤工助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没有伞的孩子,就必须要努力奔跑”
童年时的家庭变故并没有让董浩勃对未来的生活灰心丧气,反而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坚定意志,在遇到困难时,他从来都不会退缩,不会犹豫,更不会害怕。他只会一直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如同没有打伞的孩子那般,不停地奔跑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
进入大学后,董浩勃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他给自己制定了长期和短期的学习计划。为了不再依靠爷爷的低保金生活,他第一时间申请了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并兼职做家教,以此来积攒生活费。
董浩勃的第一份家教工作也是费了一些周折的。当时,他做了好多小传单,又在家教信息网上发布了求职信息,传单发出去一个星期了,他的电话却一直没有响过,他心想不能再这样被动的等待,于是他按着家教网上的信息,主动联系有需要的家长,一个电话,两个电话,三个电话,每一位家长听了他的介绍后都说再看看……直到第9个电话,对方家长才勉强同意试试看。去了之后,董浩勃才知道原来这份家教工作只是帮家长看着高三的儿子写作业,每个小时10元钱。尽管工资少,但对董浩勃来说这是自己的第一份家教,他决心一定要干好。
这份家教干了2个月之后,董浩勃有了自己的第二份家教工作,而这份工作正是前一位家长推荐的。因为干得出色,慢慢的主动找董浩勃做家教的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他有5份家教。有时,真的太累了,自己也想歇歇,但他提醒自己:“董浩勃,你不可以有丝毫的懈怠,你必须加倍地努力,要用心做到最好!”
因为更早地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所以董浩勃比一般同学成长成熟得更快,也更懂得靠自己努力赢得生活的快乐和精彩。每周不管多忙,他都要回家看看爷爷奶奶,把家里的体力活都干完。前几天,正好是奶奶76岁的生日,因为奶奶经常吃剩菜剩饭,所以他用自己勤工助学攒下来的钱,给奶奶买了一台800多元的小冰箱。看着一辈子都不曾用过的冰箱,奶奶抱着董浩勃的肩膀不停地拍打:“孙子长大了,长大了,奶奶知足了。”
尽管生活安排的满满的,可董浩勃却从未放松过学习。当大家在寝室休息时,他在图书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时活动耽误了,就花更多的时间加倍的补回来。平时,董浩勃的兜里总会揣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每一天要做的事情,大到开会,小到要洗几件衣服都会详细的记在上面。有的同学常嘲笑他老了,得了健忘症,所以要都记下来。但董浩勃却笑笑说:“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只有统筹安排好时间,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时间。”两年来,他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均一直位列全专业的第一名。在2011—2012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其成绩更位列本学院同年级近500人的第一名。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活动,曾获“母校东农是”微言征集大赛一等奖、“我的青春谁做主”征文大赛一等奖、“东农足迹”摄影大赛二等奖、美高梅4688集团am“三下乡”社会实践三等奖、“承五四薪火,奏青春华章”海报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各类奖项。在2011—2012年度的奖学金评选中,他以出色的成绩荣获“国家级奖学金”,并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习委员”等称号。
回报爱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将爱传递下去
一个人受恩于他人后,最好的感恩方式就是回报他人与社会,而这种回报行为,又会推动与促进爱的循环。自幼的受助经历让董浩勃学会了感恩,他用自己的方式把爱不断地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浓浓的爱。
大一上学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室友带着他给一位残疾家庭的孩子补习功课,这次经历让董浩勃欣喜不已,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也正是这次经历,让董浩勃开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之路。
加入了学院助残支教协会,注册成为中国志愿者,并成为黑龙江省人才信息库中的一员。他几乎每一个周末或者寒暑假都在参加助残、支教、敬老、环保等各类志愿活动。两年来。累计参加各类志愿活动20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工时认证已超过500个小时。2012年1月,他代表广大优秀志愿者接受时任中共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的慰问。2012年6月起,加入中央财政支持的社会组织示范项目——希望工程星光行动 “拥抱城市 牵手未来” 成长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并最终荣获“希望工程星光行动优秀志愿者”称号。2012年9月,他受邀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12频道“社区英雄”节目的录制,并成为哈尔滨市代表队中的一员,与队友共同取得公益项目比拼的胜利,为我市的公益事业赢得了25万元的公益基金。2012年10月,荣获洪润浩志愿者服务队 “特殊贡献奖”。
“志愿者的经历让我更深切的体会到,空有一颗志愿服务的心远远不够,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素养,才能更多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力量。我会一直把志愿服务工作做下去!”董浩勃既是爱的受益者,又是爱的奉献者,他用爱使更多的人沐浴在暖流中。
虽然董浩勃个头不高,身形单薄。但就是这样一个男孩,体内却蕴藏着强大的正能量;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生活的困顿;也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在讲述对未来的规划时语气坚定、自信,没有丝毫犹豫。
经历丰富的他明确表示自己一定要考取研究生,这是早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做的决定。他始终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研究生毕业之后,他说:“我首要任务就是把助学贷款还清。”停顿了一会,他接着说:“其实我还有一个心愿,也许听了你会觉得遥不可及,就是攒钱付首付,买个大一点的房子,把爷爷奶奶接来,让他们也享享福!”
其实,这个愿望并不遥远。因为对董浩勃来说自强、自立已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有了这笔财富,没有什么愿望是实现不了的。
记者手记:“我唯一的担心,是我怕我配不上我所承受的苦难!”这是俄罗斯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从董浩勃的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话背后的力量!人生在世要遭受许多痛苦与灾难,但当人们身处其中仍然能自觉地选择某种道德及利他的行为时,他便无形中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而因此,使他对生活产生了愿望与追求;有了这样的愿望与追求,他就有可能在最为艰难的处境下、在最痛苦的状态里顽强的生存下去,从而使自我的生命保有了尊严,并显示出熠熠光辉。
生活中,我们总会面对各种“苦难”,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像董浩勃一样勇敢面对,迎面击溃!一路走来,董浩勃以自强之心和自立之举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新时代青年的风采。现在他可以骄傲的告诉全世界:我配得上我所承受的苦难!希望董浩勃的这种精神能够传递给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自强、乐观、富有爱心!
(本报记者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