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中心科创部工作人员工作中
【写在前面】2000年,美高梅4688集团am经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并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首次招生只有几十人。2002年,网络学院有职工30多人,学生3000多人,可用资金不足百万,而且外欠网费、教材费300多万。2005年,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网络学院,继续教育中心成立。经过十几年的拼搏,今天的继续教育中心已发展成为拥有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管理干部、应用技术四个学院,正式员工42人,聘用员工81人,在全国设有150多个教学点,现有学生5万7千余人。2014年春季完成招生12000余人,仅今年上半年,已对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远程知识更新培训。如果说,十几年前,大家甚至继续教育从业人员自己还认为继续教育在整个教育行业中是个边缘行业,那么,在终身学习已经逐渐被广泛认同的今天,我校继续教育中心以可观的办学规模、成熟的办学理念、规范的办学模式打造出了社会认可的品牌和信誉,走出了一条成熟的办学之路。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为学校赢得了宝贵的成人学历教育、网络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走进继续教育中心,在这些变化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灵魂的团队,一个勇于攻坚克难、居安思危的团队,一个人人有梦想、人人能担当的团队。正如继续教育中心党委书记王立所说:“都说现在是动车时代,我们单位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的动车组。”
5月4日,我校与河北省唐山市共同合作的“美高梅4688集团am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在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举行了授牌仪式,这是我校与企业联合设立的第 8个培训基地。
向外主动拓展服务业务、寻求合作办学伙伴、创建合作教育载体是继续教育中心多年的核心工作。尤其是今年,国家将远程教育行政审批权放开,所有高校均可开办远程教育。这意味着办学单位的数量会在短期内增加几倍,仅黑龙江省就增加四五所高校办学,生源竞争的压力可想而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已经开始,随之而来的将是来自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继续教育中心党委书记王立在政策分析工作会上说:“我们面对的是市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地处边远地区的我们不抢不拼活不了,一等一靠必死无疑。如果没有预见性,没有危机意识和决策的先行,肯定就什么都赶不上。”采访期间,我深刻地感受到,继续教育中心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任何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都是单位有没有事情,而不是自己有没有事情。”
在继续教育中心,每一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都自觉主动,加班和节假日工作是常态,而且已经成为了习惯。任何时候,大家首先考虑的都是单位有没有事而不是自己有没有事。尤其是每年一到春、秋两次入学考试的时候,周六周日休息都是奢求。
恰逢春季考试报名和备考截止之际,招生科左向洋忙得连中午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他一边在电脑上操作程序一边电话指导省外学习中心的工作人员。原来,山东一个学习中心有三十多个学生考试报名滞后了,左向洋正在帮助考试中心完成报表。他说,刚请示过领导,周末还要给自己安排两天加班。“因为,我不加班这几十个学生就不能参加入学考试,学生资源也就流失了,而且还会影响到以后的招生”。 我问:“周末总加班会不会影响你自己的安排?”他说:“在我们单位,任何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单位有没有事情,而不是自己有没有事情。”
左向洋2006年到继续教育中心工作,刚来的时候电话都不敢接,因为什么都说不明白,遇到问题不是问这个老师就是问那个老师。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左向洋就认真听每个老师接电话期间关于招生工作各种问题的解释和答复,自己记录下来关键问题和常见问题,再逐条写好粘贴在电脑显示器上,因为每一个咨询电话都关系到一个考生甚至一个学习中心的几百名考生,一句话都不能说错。整整一年,他才渐渐撕掉了电脑上的纸条,这时的他也才算真正了解了招生工作的基本流程和相关细节。他说,在我们这,你自己的活就是你自己的。领导把工作交给我们,不会干预怎么做,对我们很信任,自由度比较大,为了对得起这份信任也得把活干好。8年来,左向洋不但成为招生工作的行家,而且积极摸索和尝试科学的流程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各考试中心在每次入学考试结束后需要将考生的报名表、试卷等上交到继续教育中心统一存档。之前,5000份档案五位工作人员要用一周的时间从早8点忙到晚十点对档案进行排序、整理。左向洋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精准排序法并亲手制作了样板,要求各学习中心工作人员在考生报名时就按照同层次、同专业、同性别、同姓名等进行排序,并自动生成考号和档案编号,大大提高了归档效率和准确率。他还将这一排序法应用在2012年的管理平台上,现在五位工作人员四个工作日基本就能完成一万多份档案存档。
盖晓春是继续教育中心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从中心成立就扎根在这里,一干就是十五年,现任招生科科长。当我走进她办公室的时候,盖晓春正在整理行李箱,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差去巡考。我问她是不是还要回家取东西,她说,你看我这里什么都有,说着打开一旁的文件柜,只见上面挂着几件衣服、下满叠放着被子、毛毯。我说,这是准备随时加班住在这吧。她说可不是,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常事,所以我的行李箱子就放在办公室,包括鞋,一年四季的我这都有,说走就走。我顺着她指的一看,还真是,沙发底下凉鞋、靴子整整齐齐得有七八双。十几年的招生工作,盖晓春成为招生工作的资深专家,为了及时有效处理复杂的日常事务,她养成了记工作日志的习惯,15本年度工作日志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载了继续教育中心招生的历史。中心的招生流程、管理制度、平台研发无不是她亲自起草的。谈到十几年来中心的进步与发展,盖晓春如数家珍。2000年,我校经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并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2003年,中心开始转型,重点推进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中心人员赴全国做宣传,谈合作办学,第一个签署合作文件的是承德,随后是河北、山西、山东等地,顺利实现了由全日制网络教育向在职人员学历教育的转变。2005年,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网络学院,成立了继续教育中心。那一年,继续教育中心已经在全国拥有30多个有实力且生源比较稳定的教学点,也就是现在的课外学习中心,这一年可以说是继续教育中心远程教育快速拓展的第一个转折点。中心十分重视招生工作,在招生压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中心领导积极调整战略,专门研讨招生问题,在稳定原有生源的基础上积极奔赴各地拓展资源,招生数量始终保持逐年增加的良好势头。2009年,我校成人教育有600多名考生报名,2013年底,我校成人教育录取学生2200人。2014年,继续教育中心给自己设定的招生目标是3000人。
采访期间,盖晓春的电话响了7、8次,都是联系招生的业务电话。盖晓春指着手机告诉我,里面4000多个电话号码就是她最宝贵的资源。她说,我们招生不是一朝一夕一天两天的,要靠平时积累资源,我负责招生的这15年就是积累资源的15年。就拿合作办学的单位来说,既有象双城农校、江西生物科技学院这样的合作十五年的老战友,也有内蒙古远程教育学院等刚合作一年的新朋友。我们这是中心和学校的小窗口,要维护好和20多个省的合作关系,就要了解每个省特有的办学政策、评估体系,所以每年都要及时研究各省关于评估体系和管理措施的新出台政策或变化,衔接招生情况。即要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服务,又要多沟通感情,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和扩大生源,不沟通、不了解就没法在省外办学。所以,我一年顶多1/3时间能回家,随时准备出发,走近他们。
继续教育中心召开考务工作会
“不能忽略一个考点,不能漏掉一名考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向质量要效益,还要向管理要效益。继续教育中心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注重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更加注重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搭建网上学习和服务平台。继续教育中心每年还组织教师对省内外各考点的学科考试和入学考试进行巡考,严肃考纪学风,规范学习管理,树立大学的良好形象。3月7日,在巡考工作布置会上,王立强调,此次考期46个省外学习中心共设立了80余个考点,巡考要做到全方位覆盖,不能忽略一个考点,不能漏掉一名考生。
3月15日至17日,我随同继续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参与了青岛市学科考试巡考和青岛市考试中心的教学工作检查。15日早8点,赵红玉、尢微微两位老师第一时间赶往当天巡考的第一个目的地——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成教中心考点。到达考点后,两位老师认真核对身份证、准考证和考场记录单,做到了不漏查一个考生。当地的监考人员翟老师说,东农办学规范、严谨,对于日常学习和网上提交作业的要求比较明确,考试正规,学生们觉得毕业证有含金量。随后,我们又逐一对中韩成教中心、即墨翰林学院、以及农广校等考点进行了巡查。在我校的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下,各学习中心对于考风和考纪进行了严格要求和认真执行,体现了我校良好的办学形象。
在中韩成教中心, 2012年春季入学的陈小红正在参加学科考试。谈到为什么选择了我校,她说,自己在青岛市市北区作会计工作,在招生简章上看到我校不仅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还有应用文写作、演讲等,对提高个人综合能力非常有帮助,就报名参加了考试,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了。在中韩成教中心,来自崂山区的王展第一学历为高中,修的是我校的专科学历。她说,学校实行班主任制,班主任老师还建了飞信群,通知课程安排等,方便在职学生。她还经常登录我校的课程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作业,学校一个学期有几次集中答疑和培训,老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理论学习和指导实践非常有帮助。
在巡考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心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副院长刁铁军,盖晓春、赵红玉、尢微微等几位工作人员在山东省巡考12天,日夜兼程,先后对8个地区的考试点进行了巡考和检查。一路上,青岛市农广校董校长和负责招生的鹿老师热情邀请大家去景区游玩,老师们都礼貌谢绝了。刁铁军介绍说,自我校开办网络教育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考务工作。特别是自2001年开始,教育部对全国网络教育试点学校进行年报年检工作,我校继续教育中心中未出现过一起教学和考试事故,得到了国家和同行业的认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兄弟院校先后专程来中心考察参观。
一群梦想家的四年之约
6个具有丰富软件开发经验的海外留学人员和十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一个研发团队,将用4年建成“龙学网”。他们放弃了海外数十万的高薪,为梦想走到了一起。
从2012年开始,继续教育中心开始不断承担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目前,中心的一项重点研发任务是“龙学网”建设。作为黑龙江省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龙学网”项目预计四年完成开发,投入使用后将为所有终身学习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一年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项目研发工作,继续教育中心面向社会广开渠道,放眼海内外招贤纳才。面对中心诚恳的邀请,这些具有丰富软件开发经验的留学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放弃了高薪,用激情和汗水开始了一群梦想家的四年之约。
在位于香坊区的项目研发基地,我见到了研发负责人刘静远。两年前,刘静远还在日本一家高端软件公司工作,为三菱等大型企业进行软件开发、设计,经他开发的基本都是几千万的生产软件,年薪在50万人民币以上。2013年年初,中心正在用人之际,委托中心资源建设部负责人鞠铁柱多次就项目的相关设计和想法与刘静远进行交流,并详细介绍了中心相关事业的发展情况,诚邀他回国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已经旅居国外10年的刘静远深感龙学网项目对于教育行业的意义深远,并为中心的真诚而感动,决定回国开创自己热爱的事业。刘静远说,我们这些搞技术的都是梦想家,就是希望能干一番事业,而且是自己喜欢的事业,为行业留下些什么。
2013年6月,刘静远正式在我校继续教育中心任职,他还带回了同在日本工作的其余5位从业人员,踌躇满志地翻开了项目研发的第一页。最初,该项目只是想开辟一个普通的网站,容纳教学资源,为学生、教师及相关教育管理机构提供查询、阅览和简单的互动。几经调研讨论后,刘静远团队提出了打造自主界面、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空间、移动终端登录、根据用户身份实行智能化分析推送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设想。每种设想都令人兴奋,但每种设想背后都意味着海量的程序设计和预想不到的技术难题。经过整个团队10多个月的辛勤努力,经过无数次夜以继日的运算和设计,这些设想正从梦想中走向现实。现在,当我坐在测试系统前作为用户登陆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桌面式的网站首页,各项新颖贴心的服务非常吸引人。“学习计划”、“作业”能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辅助,进入“资源站”可以下载或在线浏览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学等精品课程。“相册”、“博客”为用户提供了记录生活和交流感悟、发布言论的平台。最吸引我的是“成长曲线”和“成长足迹”两个程序,“成长曲线”特别适用于学生用户,在录入每次考试的成绩和教师评语后,系统会做出智能化综合分析,在综合记录、展示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方法等提供一定的指导。王舒还为我们现场演示了远程教学,用户在使用这一功能时不仅可以在同一页面上观看教师授课现场、电子课件内容和课堂板书还可以举手发言,多个用户能够进行实时讨论。
项目研发时间为四年,团队成员们朝夕必争,每天的工作进度表都有几十页,密密麻麻记载着已经解决的问题,负责人姓名,程序运行成功时间,下一步需要做什么。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技术人员缺乏和设备严重短缺落后。团队想方设法弥补不足,就拿机房来说,我们走进去一看,根本没有服务器,而是30部台式机。刘静远笑着说,我们是受谷歌服务器的集成方式启发这么做的。因为要买一台服务器要60万左右,而且采购时间很长,影响项目进度。现在能勉强维持工作,但天气一热经常十几台都会同时死机,只要进入最后关键阶段服务器能到位就行。王舒说,苦点累点都值得,因为自从走进这个团队,大家感受到了为事业拼搏的成就感,感受到了来自中心和相关负责人的关心和支持。
这个梦想团队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26岁。每一天,他们都在努力实践着对事业的执着、对梦想的渴望,相信凭借他们的集体智慧和无限激情,一定能够打造龙江人自己的“龙学网”,将梦想变成现实。
刘静远(左二)等工作人员指导记者试用“龙学网”功能
“我们的目标是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终身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在继续教育中心,支持部承担着网络教育、成人教育、非学历培训的技术支持工作。远程教学数据中心则是继续教育中心开展信息化合作的技术支撑平台。走进支持部,首先应入眼帘的是两列服务器机柜和一个巨大的显示屏,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教学支持服务平台的运行情况和平台用户的学习行为。并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标准化教育数据中心支撑了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的平台运行,为学习者提供着技术支持和服务。拥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其中不仅包含我校自建的600余门课程,还有耶鲁、哈弗等国际名校的共享课程,同时,学生还可以享受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精品课程。2012年,继续教育中心引入“学分银行”的理念,以近十年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学生为基础数据,建立了终身教育服务平台。中心所有课程资源对学习者终身免费开放。学生本人的身份证号就是的用户名和密码。这一体系采用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整合了网络教育的18个平台和全部课程资源,建立了一个网上的虚拟培训中心。目前,已经为辽宁丰南金钥匙工程、辽宁调兵山党员干部培训工程、威海党员干部培训、济南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教育培训等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据部门负责人张宏伟介绍,目前,终身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有36000余用户,覆盖全省13个地市,受益者包括畜牧、农艺、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终身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我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服务龙江社会的有效途径,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出,满足了广大学习用户对知识的渴求。现在我们努力的目标是立足龙江,服务全国。
“根的思想、家的理念、狼的精神、鹰的梦想”深入人心
3月6日早上一上班,继续教育团队QQ群就出现了这样一段温馨的祝福:
在春风又绿杨柳岸,乍暖还寒之时,我们迎来了令人兴奋,令人喜悦的世界妇女的节日——三八节。在这样隆重的节日,继教女工会,向全体美女员工送上四朵花:
第一朵花——“根的思想”,有了这个思想,风吹雨淋都不怕,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还会生根发芽……
第二朵花——“家的理念”,有了这个理念,苦点累点算个啥,加班加点更不在话下,一切都是为了明天更美好,一切都是为了咱们共同的家……
第三朵花——“狼的精神”,有了这个精神,就有了力量和勇气,不管天南地北,地北天南,我们亲如兄弟,情如手足,勇闯天涯……
第四朵花——“鹰的梦想”,有了这个梦想,我们就能插上翅膀,揽天抱月,驰骋天地,把理想,事业,爱情,全部打包,回家……
四朵花,一个家。最后,在这里,祝所有美女,心如止水,情比玫瑰,面若桃花,祝我们继教中心前程似锦,光芒四射,尽显芳华!
提前祝三八妇女节,节日快乐!
——继教女工会
这是因为3月9日是今年的春季入学考试,节日那天大部分女职工会在监考路上度过,细心的女教工会负责人李靖提前为女同事们送上了节日祝福,温暖着大家疲惫的旅途。
在继续教育中心,“根的思想、家的理念、狼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走进位于继续教育中心7楼的资源建设部,迎面墙壁上一首《群狼赋》时刻激励着全体工作人员自觉树立拼搏意识,以拼搏求生存求发展。3月4日上午,资源建设部召开工作会,其中一项主要议题是研讨部门文化。
王立说,几年前,继续教育中心是在困境中求生存,大家团结一致、干劲很足。但是光干活不行,得统一思想,需要总结、归纳一种精神,写出来,引领大家。这一想法激发了作家虹静的灵感,创作了《群狼赋》。“根的思想、家的理念、狼的精神”就是说,人人都要扎根在这里,像草一样,生命力旺盛。什么是家?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要讲情,对每个人都要关心、呵护。狼的精神精髓在于在恶劣的环境中拼搏求生存,团结一致图发展。鹰的梦想源自鹰的生命历程。鹰的寿命有70岁,在40岁时,要拔毛,拔指甲,磨鹰嘴,以求蜕变重生。现在,中心虽然通过拼搏发展逐渐在市场竞争中有了一席之地,但居安思危更显得重要,希望《鹰之梦》表达的鹰的蜕变和重生能引领大家转变思想,明确努力的方向。谈到管理,王立说,人的思想境界不是管出来的,而是示范出来的、引导出来的。在管理理念上,继续教育中心领导班子做到了更多的是“理”,而不是“管”。就拿电话费这件小事来说,继续教育中心每年收入支出向所有工作人员公开,包括办公费、邮电费、交通费、劳务费等等十几项。大家一看书记和院长办公室每月话费六、七十元,其他办公室自然也就自觉控制不必要话务了。
就是领导班子这样一种把中心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和经营的思想,影响着中心每一个人都本着家的理念对待工作。下雪了,自然有人主动去扫雪。快考试了,教室管理员会在下班前主动询问监考老师第二天需要打开哪些教室门,需不需要帮忙粘贴考号。培训班开班了,每天几百人同时用餐,后勤人手不够,全体工作人员轮流帮忙刷盘子、更换床单。没人推脱、没人抱怨,还互相玩笑着评比。很多聘用的孩子家在外地,中心领导关心大家安全问题,帮助解决吃、住问题,晚上如果他们晚回家就让食堂热点中午的饭菜,让他们吃好。家里人来哈尔滨看病,让同事之间多关心、帮助,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感觉有依靠。在个人发展上,中心积极为大家提供学习、进步的机会,对大家提出的学习要求尽量满足。在中心,研讨务虚会已经成了他们的工作方式,接到一份工作任务,大家首先是交流研讨,集众人之智慧,明确思路和指导思想,他们在务虚中站得更高,在务实中走得更远。
又是一个毕业季,当我再次来到继续教育中心的时候,全体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打印毕业证,场面颇为壮观。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梁云福表示,我校正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心正在集中力量酝酿方案,依托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能力,对学生第二课堂等辅助教学方式提供支持。同时,针对众多大型农业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基地,适合进行信息化培训的这一市场需求,继续教育中心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一个以“企业大学”为专题的策划会8月即将在我校继续教育中心召开,届时,10余个大型农业企业负责人将就企业文化传播和员工培训等内容与中心进行沟通、洽谈。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王立表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手机、电视、互联网已经无所不在,而移动互联网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借鉴和应用,成了中心在“十二五”期间需要继续探索与钻研的课题。下一步,中心将以“三网融合”为契机,深入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继续教育的服务内容,争取把中心建设成继续教育领域的云服务中心,为泛在学习服务,为终身学习服务。
记者手记:
本学期伊始,按照部门安排,我与两位同事在继续教育中心学习、采访半月有余,切身感受到了中心规范的管理、和谐的氛围、紧张的节奏、长远的战略意识。中心高科技、现代化的气息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已蔚然成风。尤其是在当前这种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继续教育中心不畏惧、不退缩,有着居安思危的强烈意识,凡事提前预测和谋划,永远都在为解决问题而想办法。让我感受颇深的是,中心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很有幸福感和归属感,因为在这里,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会被尊重、被认可、被关心,因而,努力工作和创造也就成了一种习惯和自我要求。一个单位的文化由此产生、传承并发挥着作用和价值,加之全校的合力,继续教育事业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
(撰稿/冯丹 摄影/霍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