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个头,身材微胖,总是不自觉的弓着腰,一副黑框眼镜罩在总有些浮肿的眼睛上,除了正式活动,他很少打理自己的发型,稍长的头发从发髻线自然向左铺满整个头顶,遇到着急的事情,眉毛会毫不掩饰的拧成一个“八”字,他经常打趣自己说这叫“率真”,他就是我校工程学院教师权龙哲,能够把一批又一批学生带上国家“挑战杯”舞台上的一名普通教师。
权龙哲也曾苦恼:每届学生在技术上、观念上犯过的错误都惊人的相似,当我苦口婆心跟他们一次又一次强调后,他们还犯同样的错误。
但他又经常说:这些孩子都是最棒的,应当鼓励他们,给他们成长的时间,挫折会让他们学会严谨、认真和追求完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权龙哲是我校农业机械化专业的一线教师,主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信号处理与小波分析、农业物料学试验等基础课程,工作十余年间,撰写专业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学校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教师、教学先锋、美高梅4688集团am“青年才俊”等荣誉。
但权龙哲认为成绩和荣誉不是全部,能教出好学生才是真本事。为了让学生能够喜爱上相对枯燥的机械学相关课程,权龙哲主张传授知识要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正如权龙哲的勺子理论:先教别人勺子的构成原理、材质、工艺……不如先让人用勺子,在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学习理论,否则学生就会沦为理论的奴隶,说的明白却不会使用。
因此,权龙哲一直在尝试着多元模式的教学方法,他在一项教学改革申请书中提到:兴趣往往源于成就感,若将工程机械、机器人的某些零件的尺规作图,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以太空车、运载火箭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运动学、动力学特性;以蒋院士的割前摘脱收获机为原型,挖掘出一些制图和力学作业,有望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借助CAD、CAE软件,鼓励同学们独立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动力学和机构强度的分析,看到自己构建的栩栩如生的三维实体,按照自己的意愿逼真的动作,再配合以展览、竞赛、表彰、宣传等辅助手段,将大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除了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授课时的语言技巧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一堂材料力学的课上,权龙哲讲到材料的刚度和强度时说:“所有的真理是美的,美是简洁的,简洁是有规律的。”很多同学眼睛亮了起来,认真听老师下面的话,“为什么日本车机械性能世界第一?因为他们用的材料是空心的,省料嘛!”同学们听了都会心一笑,继续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材料力学是工科的经济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研究材料力学!”
实验室里,权龙哲为同学们讲解着机械手抓取蔬菜的动作,他用自己的手当做机械手,抓起蔬菜、摆正位置、放入包装箱,一边做动作一边嘴里发出“呲、呲、呲……”的模仿声音,然后瞪大眼睛对同学们说:“看到没,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权龙哲最希望达到的教学境界,他希望学生的兴趣可以被激发,主观能动性可以被调动,愉快的学习气氛可以被营造,所学知识可以被灵活运用,这样学生的个人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权龙哲常说,在大学本科成长阶段,学生更多的任务应该是学习知识和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才是创新的驱动力。
权龙哲在指导学生
在一次给学生的宣讲会上,权龙哲对同学们说:“你们是学机械工程的,螺丝也不会拧,你这叫什么学机械工程的?学机械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啥?是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里!在考试的时候一百个电子元器件,你有一个电阻画错了,老师会给你99分,因为那只是一个采分点。但是在实践中,一个电阻元器件错了,整个系统就不动,就是一堆废铁。所以说什么才能检验一个机械系统工程师、控制系统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水平?就是你的动手能力和精益求精、严谨的态度。”
为了选出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的同学组成科研团队,权龙哲制定出一系列选人、培训、考核办法。“每年的下半年,要进行宣讲会,会后组织报名,每次报名会有三百多人,之后面试,剩下120人左右,分成四个班,每班30人,寒假开始培训。假期培训两个月,60天,一天12个小时。我们会不断地考核,前10天大概会淘汰30人,20天再淘汰一半……最后只剩15人。然后把之前大四同学做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他们,分三个项目组,每组5个人,做完项目之后每组内部投票再淘汰两个人,最后剩下的9-10个人就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有搞机械的、编程的、搞视觉的,还有搞物联网的,从口才到项目书制作综合能力都很强,他们分成两个组再确立新的项目,就可以参加下一届挑战杯了。”权龙哲介绍道。
当谈到选用人机制是否对一些同学太残酷时,权龙哲说:“竞争本来就是残酷的,必须让学生适应竞争,只有综合素质强的学生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这也是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机制。”
为了帮团队攻克技术难题权龙哲常常陪学生彻夜工作,连续加班很多天。除了技术攻关,做好团队的日常管理也不是件容易事,看到学生把实验室的工具摆放的乱七八糟,寝室里的脏衣服袜子到处扔,权龙哲常常教育学生:“要把自己的东西都规规矩矩的摆好,需要找的时候才能找到,你们做出的东西规格严不严格,跟你们的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在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决赛开赛前,刚上飞机,权龙哲就给布展的学生打电话,叮嘱同学们去布展:“找个关注度高的地方,要地方大的,容易让专家看到的,跟志愿者沟通,态度既要客气也得坚决……”权龙哲参加过5届挑战杯,每个细节都了然于心,他知道在指导学生参赛的道路上,技术突破绝不是唯一的难题。
图片、视频、展板,参加比赛的每一个环节权龙哲都要审查。“他们做的展板上有错字,标点符号也会用错,拍摄产品的角度、怎么ps都要教,就连介绍作品的口气,都要一句一句教。”说到为什么这么较劲,他说:“我就是一个较劲的人。关键时刻不较劲大家前期的付出就功亏一篑了,几年的努力凝聚在这几分钟的展示里,‘差不多’不行,只满足于外行投来羡慕的目光不行,参加挑战杯的作品不是在校园里比,你得拿到全国跟985院校比!”
课堂上、实验室里、比赛中……权龙哲希望把自己知道的每一个细节都交给学生,他认为培养学生的过程就像造一个精密的机器人,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他总是对同学们说:“你们总是很乐观,在实验室成功一次就认为成功了,认为偶然发生的问题都不算问题,这都是侥幸心理。我早就预言过,在实验室里出现过一次的问题,一定会毫无例外的在赛场上组团出现,必须把所有问题在实验室里全部解决。”
权龙哲说,参加挑战杯不期待作品能获得大奖,只要能把实验室里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可以,“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让作品的可靠性达到工业级标准。学生们通过这次锻炼会懂得做事严谨、认真、追求完美,他们会加速成长。”
随着一个个科技创新荣誉的取得,2013年,权龙哲带头创建了工程学院机电研究中心,中心的成立为他和学生的科创活动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多年的摸爬滚打为权龙哲积累了科研管理上的经验,他牵头为中心起草了《机电研究中心功能定位与思想纲常》、《机电研究中心学术交流计划》、《机电研究中心成员任务计划表》、《机电研究中心出勤管理规定》、《机电研究中心卫生秩序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条例。
权龙哲说:“技术的事是小事,观念的事是大事,创新,想法,组织工作,思想工作,情绪,这些东西远比技术难掌控得多。包校长说过:科研的目的也是人才培养,这句话我很赞同,科研取得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团队好的机制体制,让大家能合力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最终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这才是对科学的热爱,对工作的负责。”
权龙哲在挑战杯比赛中
权龙哲对学生的严格是出了名的。比赛中、实验室里,权龙哲常常故意晚到一会,他说:“我如果太早去,他们就会依赖我,不想自己解决问题,要给他们时间自己去想办法。”
但在关键时刻,权龙哲总是学生们的主心骨。权龙哲本应在2015年8月出国深造,但为了11月进行的挑战杯决赛,他推迟了行程,他说:“有我在学生们心里有底,在最难的时候陪在他们身边是给他们最好的鼓励。”
已经毕业的学生张冬冬说:“权老师总是为我们着想,他很关心我们,那种关心很细致入微,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关系。我们做的事情有一点不好,老师都会毫不客气的批评我们,有时候他的批评很严厉,但我们并不害怕权老师,越批评我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
批评是必要的,鼓励也毫不吝惜。权龙哲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他会鼓励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同学们未知的知识和领域上,权龙哲会尽他的所能把自己所学给学生讲解,并且常常鼓励同学们“这个东西不难”,同学们就会信心百倍的学下去。
权龙哲常说:“本科生同样值得认可,我们的本科生能在与一流大学的比赛中昂首挺胸,他们的作品可以拿到一流的竞技场上走一圈。即便是幼儿园的孩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要把学生在乎的事当做重要的事,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有信心去创造。”
“王昊找工作时递交的履历有厚厚的一打,用人单位用订书器钉了三次都没钉上……”
“曹继雄作为咱们学校的学生,到汽车专业超强的吉大参加面试金龙大客公司,竞争对手全是985院校的学生,最终只有他被录取,在录取通知上面试公司写到动手能力超强……”
“田新扬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试,共7名学生参加,6名来自985院校,他最终脱颖而出……”权龙哲说起自己的学生总是如数家珍,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而他从学生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在生气、灰心时往往是学生安慰我;方案行不通,不想往下继续时,学生会坚持走下去;面对强手我会有些胆怯,觉得抬不起头,但学生们不怕,更放得开,那种自信给了我力量;他们的战略思想有时会高出我的想象;还有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一些同学会主动把保研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让给队友。”
权龙哲时常会很想念毕业的那些学生们,想起他们已经保研或已经找到工作后仍然泡在实验室里学习,不肯放松自己。他说:“好学坚韧的品质注定了他们获得这么多的成绩,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都不放松学习,实验室里总是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气氛。”
每到毕业季,权龙哲都会开车把同学们一个个的送到火车站,毕业后仍保持联系。张冬冬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读研,他给权龙哲打来电话,告诉老师现在没有像在学校一样有成就感,权龙哲安慰他说,清华大学高手如云,努力只是基础,要尽快调整心态。王昊毕业后在公司负责了企业的农业装备项目,在技术上有难题时也会跟权龙哲打电话。学生们还像以前那样,有困难愿意求助权龙哲,迷茫、有压力、有情绪时希望跟他倾诉。
权龙哲总是鼓励大家,要赶快适应新的环境,找到新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权龙哲与他的学生
由于带领学生做的科创项目中,不但包含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还涉及编程、自动化、传感技术等等其他专业知识,权龙哲总是要不断的学习、给自己充电。在去往挑战杯赛场的路上,权龙哲闲暇之余拿出一份大连理工大学的关于“并联机构”的硕士论文,“是在网上下载的,论文的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现在进行的项目‘北方典型农产品的轻简式分拣分装系统’,我们在理论上做的还不到位,工科院校细致严谨的素质是值得农科院校学习的。”
第十四届挑战杯期间,权龙哲和他的团队正在紧张的进行机器人的调试,紧迫的时间、接踵而来的故障让权龙哲皱起眉头,这时旁边展区北京交通大学的参赛学生也遇到了困难,到处找电工胶带,她来到权龙哲的团队旁边焦急的询问是否能借用电工胶带,权龙哲不耐烦得说:“我们这没有!”比赛之后,权龙哲很后悔:“我们带了电工胶带,但当时很心烦,也顾不上给她找,赛场上一个细节都会导致一连串的问题,如果他们没有找到电工胶带导致短路,那他们的比赛可能就会遇到大麻烦。”权龙哲说:“我是一名老师,关键的时刻控制不好情绪也会给自己的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方面我还需要做的更好。”
有位老师对权龙哲说,一个年轻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沉下心去做事,沉淀得越深以后才能发展得更好,听到这些话,权龙哲沉默了良久,他说:“我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沉下心来,让自己的学问更广博、思想更成熟……”
在家庭方面,权龙哲总是自责:“实际上我很自私,亏欠家人太多太多……”
权龙哲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女儿,有的时候为了备战比赛,十多天都陪不了女儿,早上走得早,女儿在睡觉,晚上回来的晚,女儿还在睡觉,因为总是见不到权龙哲,女儿甚至快认不出爸爸了。特别是刚刚接触挑战杯时,因为经费不足,权龙哲就从家中拿了和爱人刚攒下的2万元钱去参加比赛……
但是,每当他回到实验室,回到课堂上,权龙哲就会忘记一切,全身心的投入进去,那是一种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和对待学生上发自肺腑的热爱。因为爱,他期待着桃李天下的未来。
(霍晨光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