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学校对2018——2019年度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他们是全校教职工的杰出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他们用务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执着三尺讲台的无私奉献书写了东农人教育报国的不变初心,诠释了东农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宣传部聚焦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将在校园网、校报推出《教育报国守初心》专栏,陆续刊发系列报道,展现东农模范代表的突出事迹和良好精神风貌。希望全校教职员工在榜样的引领和带动下,汲取到更多前行的温暖力量,进一步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真正把不忘初心的标尺立起来,把牢记使命的责任扛起来,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实际行动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撰稿/冯丹)
系列报道(三)
薪火相继逐一流 扬帆破浪再起航
——记2019年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走进美高梅4688集团am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电子屏上,代表着动科精神的八个醒目大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正对着大门,动科学院老前辈王庆镐(我国著名畜牧学家, 家畜环境学科的创始人之一)、盛志廉(中国动物育种学界泰斗、动物数量遗传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杨山(著名家禽育种学家)三位先生的铜像静静地落座在一楼大厅内,他们面带慈祥、双目有神,注视着每一位动科学子……传承和创新,是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带给全校师生的第一印象,从七十年代的“哈白猪”、“滨白鸡”到单安山教授主持完成的《功能性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八十年代制定出我国第一个“肉脂型猪饲养标准”、设计我国第一条养猪自动生产线,到如今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320余项,累计获科研经费1.2亿元……这不仅仅是美高梅4688集团am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荣耀的传承和蓄力,更是动科精神的发扬和壮大。今年9月,学院又光荣获得了2019年“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小细节藏大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东农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作为我校最具历史的学院之一,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始终传承着老一代动科人的优秀精神品质,把党建作为办学治院的首要任务,在一言一行中践行着动科人初心使命。
以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院“基本功”,学院用心用情为学院党员建设了一个温馨之“家”,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增添温暖和谐的“底色”。
明亮的房间,时尚的桌椅,屋内摆放着各类书籍,并配备了多功能咖啡机、高清投影仪,党员“文化墙”…这不是某家咖啡厅,而是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党员之家。“中午有空的来聚聚,今天放电影哦。”午餐过后,学院办公室党支部书记殷志明在学院党员交流微信群中发出了邀请,十二点多,党员之家内逐渐热闹起来,他们喝着热茶,看着电影,而不想看电影的,则在阳台的隔断内,看着书,聊聊最近的科研工作。殷志明说:“各个支部的成员以这样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交流,增强了彼此的情感,学院党支部也增加了活力和凝聚力。”
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做起,学院在党的基础性工程上下足的功夫,还不只这一个。
刁新平今年刚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作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成绩优异的老教师、行业里的老前辈,尽管还有三年就要退休,但他丝毫没有一丝推脱懈怠,反而充满斗志。刁新平自信地说:“有些人认为支部书记耽误科研,我倒觉得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党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员添薪蓄力。”
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是学院推进党的基础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学院近年来选配一大批和刁新平一样,在教学科研上成绩突出、在党务工作上充满活动力党支部书记,着力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同时,学院党委提出了三个不放松的理念,即抓班子建设不放松,抓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不放松,抓学院和谐氛围不放松。在班子建设中,学院党委还提出讲学习,讲团结,讲担当,讲贡献,讲廉政五个要求,学院班子形成沟通无隔阂、交流敢直言、工作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保障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凝心聚力,稳步提升。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党支部获全省高校“百优”党支部称号;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院2018年获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学院党委2019年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一年来,多次接待国家级和省级的检查,也侧面体现了动科党建的水平。
薪火相传育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师是高校德之本、学生德之源。学院领导班子心齐劲足,青年教师也自然朝气蓬勃,学院党委书记徐光君表示:“学院有哪些工作要推动,我和刘忠华院长都会提前进行充分的交流,然后拿到党政联席会上研讨,我们的宗旨就是为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服好务。”
今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仪式在学院一楼大厅举行,向老前辈铜像鞠躬行礼,敬献鲜花,为导师奉茶,递交拜师贴、行拜师礼,授收徒帖、赠戒尺,在庄严的流程后,11位青年教师也有了动科自己的授业导师。这是动科学院首创的拜师仪式,承载责任,延续情怀、彰显精神,这是事业的接力,更是精神的传承。
“当时的戒尺我特意找导师签了名字,现在就摆放在我办公桌上,时刻提醒我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新教师吕银凤拜单安山教授为师,回顾一年的学习收获,她深有感触,“我从刚入职的迷茫懵懂,到独立承担起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从提升个人科研实力的小我实现,到主动融入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浪潮的大我追求,我的老师每一天都在指导我,关心我。”
师徒情深传帮带,薪火相传续新篇。学院期待以这样的方式,让青年教师继承治学之道,勤学善问、踏实工作,快速成长为学术栋梁。
同样的初心,学院在对学生培养上也扎扎实实、从零入手。
每周三中午十二点,低年级的动科学生会陆续来到动科楼223会议室。学业资讯站就设在这里,每周都会有相应的老师来到这里为学生答疑解惑。专业要如何学习,未来专业的发展规划,考研、就业如何准备等让新生困惑的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指导。动科1803班的李思雨就是这个活动的受益者。李思雨今年大二,一年前,她和其他大一新生一样,对自己的专业只是简单的了解,并不明白未来将在行业领域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对我特别有帮助的活动,很多需要到大三才能面对的问题,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自己也对所从事的专业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习和就业有了发展的轨迹”李思雨说。
近两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卓越双创畜牧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振英书院”和“卓越”联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大北农班的设立,便是“卓越”联盟下的成功案例。
“在大北农班的学习,让我有机会和企业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了自己专业在行业中的价值,对未来的就业不再盲目”动科1603班的姜欣说。姜欣是大北农班的一名学生,如今,她已经成为大北农集团的一名实习管培生。从喂猪到清粪,从一线到管理,姜欣在大北农班的培养下找到了自己,实践了专业,也清晰了未来。毕业后,姜欣打算在大北农继续工作,成为正式的员工。
学院自成立以来,已向社会培养输送本科生5000余名、硕士研究生2000余名、博士研究生300余名。在饲料、养殖等领域培养创业型人才千余人,创办企业400余家,年产值200多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万余个。学院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大刀阔斧抓学科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学科建设理念是高校学科建设的灵魂,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必须以科学理念引领。
2019年元旦刚过,院长刘忠华作了题目为《大处着眼,细处着手,迎难而上,勇创一流》2018年学院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围绕党政工作、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对学院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查找了学院与一流学科建设之间的差距,查找出的问题一针见血,毫不回避,为下一步工作明确了方向,树立了目标。
2017年9月21日,我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畜牧学成为建设学科,开启了学院的新征程。2018年,刘忠华被任命为院长。面对这样一个历史底蕴深厚、学术成就卓越的“大”院,他的初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建设一流学科,让学院的成就继续闪耀东农。经过座谈和深入的调研,刘忠华和徐光君及班子成员决定将工作重点首先放在解放思想,改革不合理机制体制上,从而进一步调动学院教师工作积极性。
2018年10月31日,学院召开教职工大会暨“畜牧学”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刘忠华对学院组织框架、学科与学位授予权点、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科研公共平台建设、本科核心课程建设、交叉学科团队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总结与研讨、教师个人工作介绍等方面提出了学院综合改革的措施框架。2019年3月,在《振英讲坛》的开幕式上,刘忠华作了题为《本校畜牧学一流学科建设研究与思考》的报告,分析了动科学院在评估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动科学院进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勾勒出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科特色的“双一流”学科的蓝图。5月,学院召开了首次教研室主任工作会议。确定了教研室的设置方案,并推选了新的教研室主任。刘忠华作了动员讲话,徐光君对教研室主任开展了集体谈话。
这样的改革,得到全院教师的理解认同和大力支持。为了支持学院学科发展,扶植中青年人才,提升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单安山、李辉、崔国文、韩英、张永根等大专家大教授主动辞去系主任职务,推荐中青年力量担任系主任一职。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对原有本科实验室设置进行了优化重组。学院教师们主动配合工作,贡献场地,共节省出300多平方米面积,新增了虚拟仿真实验室,显微互动实验室和茁梦创新实验室3个特色实验室,为申报国家级实验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至此,学院完善了院-系-教研室三级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学科带头人,学科后备带头人和学科秘书三级学术管理体系。为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强化了组织保障,也为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打造了坚实地基。学院教师这种顾大局,比贡献的实际行动,再一次向全校证明了动科人上下一条心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展现了“追求卓越”的动科精神。
服务社会创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也在推动社会服务资源的整合工作,力争利用学科优势,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的东农品牌。
动科学院岳奎忠教授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出了名的天天钻牛圈的挂职副县长,频繁出现在林甸县养殖户的家中。“以前,我家牧场的奶牛单产只有21公斤左右,岳教授给我系统指导后,现在单产能达到32公斤左右,利润一下子上来了,东农的专家真牛”大庆市林甸县养殖户谭宝运说。在岳奎忠挂职期间,短短两年,林甸县的奶牛牧场由过去3个发展到33个规模化奶牛牧场,其中5000头以上的奶牛牧场就有8个,去年全县奶牛总数突破了6万头。
岳奎忠还有的另一个头衔——我校健康养殖研究院反刍动物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在岳奎忠等一批专家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在畜禽健康养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以前,这些成果难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学院整体服务能力提升。如今,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走“科研合作+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使得学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需求需要有效对接,学校的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和科研优势需要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动力。
研究院目前成立了养猪产业研究所和小动物研究所。成功举办了首届东农养猪产业论坛、首届东农小动物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为大北农举办动物营养学提升班,与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举行“奶业研究中心”签约仪式。把学院的科研成果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把学院的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为促进畜牧行业发展的动力,开展畜禽健康生产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指导与培训等工作,优化人才培养平台,让师生在产业中拓展科研空间,寻找学术方向,增强实践能力,增加就业机会,服务龙江畜牧业大发展。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推动学院“两大改革”“六项工程”,继续推进“青禾计划”等,我们动科人有着源源不竭的动力,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心为我校一流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动科人的贡献。”这是学院领导班子的心声。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新征程,学院将凝心聚力,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续写东农动科人的事业新篇章。
(报道/李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