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校优秀共产党员柴玉华同志
她,在美高梅4688集团am勤恳耕耘23载,先后担任美高梅4688集团am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成栋学院副院长、实验室管理处处长。为人师,她授业解惑;做学问,她严谨求实;搞管理,她兢兢业业。
她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在忘我投入,教室、办公室、实验室,总是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爱岗与敬业、奉献与拼搏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
她热爱生活,珍视家庭,给予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个在奉献中感知幸福的女性。
她热情坦诚,谁的事都往心里放,谁的忙都想自己帮,她总是让大家时时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
然而,2015年6月14日凌晨,积劳成疾的她不幸心脏病突发,生命的音符戛然而止,年仅50岁。
她就是已有3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柴玉华。
柴玉华
2015年7月1日上午,美高梅4688集团am纪念建党94周年暨“先优”表彰大会在音乐厅召开,在这个隆重而庄严的时刻,在表彰优秀集体和个人的同时,学校党委追授柴玉华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
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她生前的同事、学生及家人,追忆、缅怀柴玉华同志无私奉献教育事业的生命足迹。
1965年,柴玉华出生在黑龙江宾县一个普通的农家。1992年,27岁的柴玉华来到美高梅4688集团am农工系,成为一名普通教师。参加工作20多年来,她一直工作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第一线,病逝时任实验室管理处处长。
◆一个对待工作忘我投入、能带队伍“打硬仗”的人
认识柴玉华的人提起她头一句话基本都是,她是个闲不住的大忙人。
秦兆勇(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柴玉华同事):“柴处长是2014年4月1日到实验室管理处的,今年6月14日早上4点50左右突发心脏病,不幸走了。实验室管理处每个人都非常悲伤,因为我们太熟悉了,在一起朝夕相处了433天,每一天我们现在好像都能想起来当时发生了什么。”
秦兆勇接受记者采访
据回忆,当时,正值实验室管理处成立第二年,成栋学院撤并,柴玉华调任实验室管理处处长,工作千头万绪,有很多是她不熟悉的,任务艰巨,每一项都要调研并整理数据。柴玉华上任当天就组织听汇报,第二天上午就把5个科室的工作汇报都听完了,下午就到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实地查看,详细了解设备情况、教学情况,马不停蹄。
秦兆勇:“当时,我感觉她急于把工作情况了解清楚,去开展下一步工作。那个时候她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成栋学院还有一届学生没毕业,工作还没完全交接,任务很重,而且她还带研究生,来到我们管理处之后就是三摊工作一起干。人的精力有限,她等于三分之一精力投入,但是得百分之百把工作做起来,不做起来不行啊,千头万绪的工作,一个单位负责人拿不定主意是不行的,不了解是不行的,不推动、不检查、不安排,都是不可以的。”
忙,是柴玉华上任后给大家最强烈的印象。白天忙、晚上忙、总是加班,弄得全处人也都跟她一起忙。
秦兆勇:“她在拼命转,这种情况下,其他人肯定也得跟着转,因为他是主心骨。从那以后,我们一共17位正式工作人员,13位临时工作人员,这30多位同志的节假日寒暑假基本都放弃了,都在跟着她卯足劲儿转,刚开始,真是把我们都快转蒙了。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压力,她自己也是硬扛,时不时因工作发脾气。”
实验室管理处业务涉及本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全校基础设施建设等,本身工作性质就要求工作人员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在寒、暑假休息时间,正是忙碌的时候,大家开始安装调试新的仪器设备。柴玉华上任之时,实验室管理处很多工作经过前期积累和酝酿正面临突破,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量非常大。全校本科实验室的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全校教学设备的维修以及基础教学设施的管理运行都要同步进行。特别是正面临国家中西部百所高校建设项目我校工程实训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工作,一期投入一个亿左右,要求在两年到三年完成论证、拿出具体建设方案及具体设备配置和完整的功能定位,工作量非常大。那时实验室管理处刚刚形成初步统计方案,统计了各个学院的需求,涉及进一步细化、核实、与实际功能对照,是工作量最大的时候。柴玉华花了大量心血,带领全处连日加班加点,到各学院摸底调查,形成准确基础数据,到其他高校调研,形成土建图纸、数据、参数和设备的基本配属情况,再联系教学实际提出设计方案。最终,经过14次修改,工程实训中心建设规划方案通过了学校的论证。
秦兆勇:“她每天都是全处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双休日也呆在办公室,而且事事亲力亲为。有一次,我们要把主楼机房搬迁到成栋楼,成栋楼建设机房需要设计机房、采购一批新设备,这项工作在我们原来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找公司形成方案和参数,我们经过审查没有问题后与中标公司安装、调试,达到要求后就验收。但是这个工作在柴处长这里就通不过了,她担心有些房间面积小,朝向也不够理想,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就逐个教室查看哪个条件更好,更有利于教学,不断向学校提出新的建议和意见,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现在的成栋楼机房各方面条件都非常适合现代化教学,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中西部高校建设项目我校有这样一个任务,利用500余万建设资金改造13个机房的近千个终端。为了能充分使用好这笔资金,柴玉华带领大家研究相关参数,大到场地布局、人员管理、桌椅包房、使用规模等,小到微机品牌、配电容量、走线位置,处处亲力亲为。在电脑采购环节,由于相关制度限制,购买单一品牌电脑受限。柴玉华一次次去省里主管部门沟通,谈需求的特殊性,三次不行五次、五次不行十次。最后人家开始躲她,她自己跑还不算,还动员身边一切可以动员的人,领导、同事都被她动员起来,寻求帮助,最终学校的诉求得到了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我校终于购入了理想品牌电脑。经过一个学期的高强度上课检验,工程建设质量良好,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且比原计划节省资金近四十万元。
秦兆勇:“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到的是她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来干。如果这个事情是我来做,我会按照程序去做,做完就过去了,我可能只是把它当成一项工作。但是柴玉华肯定不是这样的,她做完以后会时刻关注这件事,会想这个事情如果没有达到最好的标准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能不能做得更好,事业和工作的区别就在这里。经过她带实验室管理处这一年多,我们这个团队已经形成了低调、高效、务实、保障有利的工作特点和风格。她这个人很简单,工作上有时候不是很讲方式方法,有时问题考虑的也不是非常全面,但这都是她的性格使然,有什么说什么,但是这并不影响她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有影响的人,一个能把一支队伍带好、打硬仗的人。”
柴玉华不仅在工作上严谨务实,在团队建设上也丝毫不放松,对待下属和同事,她更像一个大姐姐,非常关心他们的个人成长。
郭丽华(实验室管理处规划建设科科长,柴玉华同事):“自从她来了之后就非常重视这个集体。我们这个单位比较特殊,机关里就七八个人,剩下的分布在教学一线,都比较年轻,基本就30岁左右吧。其实这些孩子本身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非常的重。她来了之后就把这些孩子当成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是非常有爱心非常善良的一个女领导。第一次开会就鼓励这些年轻人,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做好,第二件事就是该晋的职称一定要努力晋升。我们单位一个年轻人,对自己的成长不用心,2014年该评中级了,柴玉华每次开会工作说完了就把符合晋职称的年轻人都问一遍,尤其嘱咐他,必须按照要求好好准备,这么盯着他一个多月,直到他顺利进了职称。咱们都是从年轻时过来的,那时候如果有人真正的关心你,真正从你的成长,从你的进步关心、帮助你,多难得啊!”
郭丽华接受记者采访
周陆(实验室管理处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柴玉华同事):“她就是太累了,天天太辛苦了。在她办公室,只要她进屋我们就能听到她的高跟鞋声儿响个不停,电话响个不停。在她去世前几天,有一次吃过午饭她在屋休息,说累够呛,必须得休息,可刚躺一会就又有人找她汇报,说“累”这样的话对于她是比较反常的,平时很少说出来。”
周陆接受记者采访
除了管理工作,作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柴玉华始终没有离开教学一线,20多年来,共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8人,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7项,省教改项目4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她担任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期间,共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340学时。她严谨求实的作风影响了一大批年轻教师,她本人多次荣获“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桃李满天下。
谭克竹(电气与信息学院农业电气化系党支部书记,柴玉华博士研究生):“她主要给本科生讲过电工电子还有机电保护原理两门课程,机电保护原理一直在讲,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因为每年国家电网考试,她教的这门课程都是重点和一个难点,每年考试之前她都给学生做义务的辅导,2015年毕业的这些本科生总共考上电网的有55人。我是柴老师的第一届博士研究生,选择柴老师读博士,是因为早在2004年,我还是本科生的时候,听了她代讲的一堂课,讲的是电路。当时就觉得,她讲课声音大,非常有激情,讲的原理非常清晰透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读博士的三年半时间里,无论是从开题做实验一直到毕业答辩,柴老师都给予了我非常非常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柴老师的指导,我想很难在三年多的时间毕业。培养硕士研究生方面,还有一个就是在学业上对学生们非常严格要求,从学生入学的基础学习到选定研究方向,再到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论文答辩,都倾尽了她的心血。很多时候,她在实验室给学生指导论文十点多才回家,她把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献给了她所爱的学生,我们那时候就常看到她非常疲惫,脸色不好,就劝她多注意休息。”
陈洋(基建处综合科科长、柴玉华同事):“我觉得柴院长在工作上已经是超常的了,就是那种干工作极其认真的人,上单位就是工作,是领导,下了班就是朋友。柴院长对我们下属很严,她交代下来的事,必须保质保量完成,那个时候对于我们这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就无形中养成了这种习惯,所以不管以后到哪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尽最大努力把事做好。她有一种精神力量,包括她最后的那几天,都在忙四六级考试的巡视工作。”
陈洋接受记者采访
冯瑶瑶(电气与信息学院辅导员,柴玉华学生、同事):“我最后一次去看她的时候,其实我是路过她办公室,但是我没进去,因为屋子里都是人。你就能看到她这只手举着电话,好像问她一个科研基金的事情,她旁边是一个学生,正在按照指点修改论文。她就是忙到你想插句嘴你都插不上。回想起来,坐下来和她交流的时候太少太少了。每一次看到她,她都在忙。”
◆一个谁的事都往心里放,谁的忙都想帮的热心人
2006年,柴玉华到我校成栋学院任副院长,后任执行院长。
刘艳华(校纪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曾任成栋学院党委副书记):“我是副书记,她是副院长,执行院长,工作上不分彼此,生活上互相照顾,有烦心事彼此倾诉开导。她特别善良,没有私心,大家对她的评价都很高,特别热心。她特别让人暖心,什么事都不计较。”
刘艳华回忆,2008年,柴玉华任副院长不久,单位教师唐宝的姐姐一家在去内蒙的路上遭遇车祸了,包括姐姐、姐夫两个孩子都很严重,转到医大一院。得知这一情况后,成栋学院领导班子第一时间给予关心和支持,柴玉华带领一些教职员工到车站和医院帮忙,先是组织年轻人到火车站站台,用担架把四个病人接出来,然后又联系车送到医院。考虑到四个人的医疗费用很大,柴玉华不声不响,自己跑到住院处垫付了五六万。
刘艳华:“你要说她多伟大、多惊天动地也谈不上,但是她人格的魅力确实在这,她激励感染周围很多人,积极的工作,快乐的生活,那种心态很阳光,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周围的人。”
冯瑶瑶:“她的性格太大大咧咧了,你说她心大吧,其实她谁的事都关心,谁的事都想。你说她心眼小吧,但是她就不想自己。我觉得一个女人能活成她这样太不容易了,就是谁的事都往心里放,谁的忙都想伸手帮。所有的事,就像女生应该有的小心眼,她全部都没有,包括用自己的关系,用自己的钱,用自己的东西去资助她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她眉头都不带皱的。”
冯瑶瑶接受记者采访
陈洋:“柴院长06年1月份调到成栋学院任副院长,一直到成栋学院办学结束也就是2014年的7月份,因为我是毕业以后就来到成栋学院的,所以我记得很清楚,她一共领导了我八年半的时间。她在成栋学院的时候无论有什么工作,都想尽快并且非常完美的做完。遇到什么困难都是自己承担。无论你家有什么事,她在哪听说,她都会问问你需不需要帮助。有时候一起在食堂吃午饭,她总是问我们家庭的情况,自己身体的情况,完全像是一个大姐一样关心、照顾着我们。成栋学院年轻人比较多,所有年轻人的婚礼,柴院长基本上每次都到。她说你看你们年轻人在这里工作,父母不在身边,只有一些朋友,作为你们的领导,在婚礼这种重要时刻,我一定要去,咱们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亲人。”
冯瑶瑶:“柴老师这个人就是做事很低调,很多事情做完了之后没有人知道,就像前两天,通过和我一个师妹聊天我才知道,今年刚刚毕业的大四学生考国家电网的人特别多,而且考上的特别多,居然有50多个,以前最多也就20多个。因为在这之前,柴老师曾经给他们集体辅导过一次。那阵子很多学生在去找柴老师答疑的时候说,老师这个继电保护你再给我好好讲讲。柴玉华就让学生统计一下想报考的人有多少,然后找个时间统一讲解。随后她就把想报考电网的同学叫到一起,从电路到继电保护把所有的这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统统给串了一个线。”
谭克竹:“对学生,她虽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但是在生活上,真的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逢节假日,她基本上就是在实验室和学生们在一起,比如说端午节,吃粽子,把粽子送到实验室,或者在家里自己把粽子包好了再送到实验室,有的时候就把所有学生叫到家里。2013年春节初六,她叫了十多个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到她家过年,她亲自下厨给我们准备饭菜。老师的离开,所有的学生现在都接受不了,不管是在哪的都回来送老师一程,在深圳的、在杭州的、在南京的都回来了,大概有20多个人。”
谭克竹接受记者采访
柴玉华有一个本科学生被分配到国家电网杭州站,在培训期间有一项是体能训练,这个孩子没有通过面临被退回的局面。柴玉华知道秦兆勇的儿子也在那里工作,做技术项目负责人,就找到秦兆勇让联系孩子给学生帮忙。最后,在一位领导的帮助下,又给了这个毕业生一次机会,并最终录用。
秦兆勇:“后来我就问柴处长,这位学生和你是什么关系你这样帮助他,柴处长说,我不认识,就是我教过的一个本科生。她就是这样的热心人,只要谁有事她能帮一把都会帮一把,她和大家都相处的很好。”
◆一个坚强乐观、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在奉献中感知幸福的女性
刘艳华:“那时班子里面就我们两个女同志,沟通就多些。她是94年从客车厂调到学校来的,在学历、职称上都需要提升。她当时还是单身,带着儿子一起生活。原来的爱人遭遇车祸,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带着孩子自己生活,很辛苦。”
与一般人相比,柴玉华的人生经历了更多挫折和不幸。由于是单亲家庭,她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学。有一次下大雨,孩子坐车坐反了,然后坐丢了,到晚上7、8点才找到。但是生活的考验没有压垮坚强的柴玉华。每天晚上,孩子放学学习,她也学习。在我校任职期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柴玉华考取了东北大学博士,每周都坐火车到沈阳上课,周六再回来照顾孩子,经常一站站半宿。她不仅自己学历职称提升的非常快,孩子也培养的非常好。刚到成栋学院不久,孩子在六十九中学考入南岗三中,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北电力大学。
事业上不断取得进步的柴玉华,不久,又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与我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锡胜喜结良缘。
刘艳华:“她到成栋不久,就和王锡胜在一起了,大概是07年结婚的,我们都祝福她。结婚以后,两个家庭到一块像她们这么和谐的很少,他们的小日子过的特别幸福。”
刘艳华接受记者采访
其实,两个原本残缺的家庭要重新建立一个新家,并不容易。当时继子刚上初中,儿子面临中考。开始,正值青春叛逆的继子不接受她,对父亲的感情也表现得很淡漠。柴玉华毫无怨言,结婚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托人帮忙把孩子从八十一中学办理到六十九中学借读,并请老师帮助补课。学习环境的改变,再加上她和风细雨的心理引导,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进步,慢慢的,自信、阳光的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后来,孩子考入群力三中,柴玉华夫妇就在那附近租房子住了两年,直到他高考顺利考入大学。
刘艳华:“一般那么大的孩子新来一个后妈是很难接受的,但是这个儿子对她很快就接纳了,妈长妈短的,她心里也觉得很热乎。他们结婚后买了车,每天接孩子上下学,一家子非常和睦幸福。”
一天深夜,柴玉华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里,听见继子说想吃韭菜盒子,她马上和面、剁馅,第二天一大早把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韭菜盒子端到桌上。看着孩子和家人享受美餐,她心满意足,急匆匆去上班,还把韭菜盒子带到办公室给同事们品尝,并且美滋滋地告诉同事说:“可好吃了,都尝尝,我儿子吃了7个!”
大学毕业后,继子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这是柴玉华的成就,更是她的幸福。
柴玉华分外珍爱生活,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庭,从来不因为工作繁忙而疏忽家人。婚后,柴玉华主动把婆婆接到了自己家照顾。
对待爱人,柴玉华体贴入微。假日里,她经常早早地跑到早市采购一番,然后一头扎进厨房,煎炒烹炸忙碌大半天,再让爱人把好朋友们邀请到自己家里聚餐畅谈。看着爱人和朋友们边吃边聊,她在一旁开心地说,看着你们吃我比自己吃还高兴。在她离开前几个月,爱人身体出现异常,她给好几个朋友打电话咨询化验单上的一些指标,该怎么治疗。
其实,柴玉华自己身体一直不好,患有高血压,一直服用降压药效果不理想,还患有心脏二三瓣返流,属于器质性病变,多家医院要求她马上住院治疗,她总是说,找合适的时间再说吧。
柴玉华病逝后,一位友人遇到她年迈的婆婆,老人家含泪说:“玉华这孩子,我跟她没处够。”
这就是柴玉华,总是一心想着怎么让别人幸福,乐于在别人的幸福里感受她自己的幸福。她的突然离去让家人难以面对,让朋友和同事们痛惜不已。
刘艳华:“那天早上一听到这个消息我马上就赶到了她家。9点多,继子赶回来,一进屋就嚎啕大哭,马上要见他妈妈最后一面,赶到东华苑去。两个孩子对她感情特别深,这和她的教育、照顾、宽容和包容是分不开的。”
秦兆勇:“她走的最后一天,大家送她,遗体告别大厅站满了人,走廊里也都是等着进去的人,大家都是特意想送一送她,这是最真实的情感。”
冯瑶瑶:“她见到我永远都是这句话,你还不找对象啊!?她的关心就是从点点滴滴上让你感受到她不是一个师长的身份去教诲,而是以一个家人的身份去关心,去关爱。所以我觉得我跟她之间,我们学生跟她之间都没有距离。因为往往是身边这些小事,能够看出一个人她是不是真正的关心你,爱护你。所以当柴老师走的时候我很难过,很感慨,那天表彰大会的时候我把我的那朵红花送给了王锡胜老师,我说,生前没有机会给她戴上,希望王老师可以在扫墓的时候,给她送去。”
陈洋:“在柴院长去世以后,我们这些同事,她的研究生,说的更多的是一种惋惜,更多的是一种悲痛,说的更多的是一定要像她学习,把自己的事无论是学术还是工作做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向柴院长表达哀思,我相信如果柴院长在世,她也一定希望看到我们这样,逝者已逝,生者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对老师的一个交代。”
记者手记:
在采写柴玉华同志的报道期间,当大家谈起她的敬业、执着、热情、勤恳,令我肃然起敬,更有太多的感动。我不断追问自己,当一个人走过自己的人生历程后,会被多少人记得?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别人想起?究竟什么样的精神会让身边的人在心底永远铭记?
柴玉华是平凡的,是美高梅4688集团am7549名共产党员中的一员。但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学校在党的生日这天对她进行追认、给予表彰,是对她在工作方面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全体共产党员的巨大鼓舞。我深深感受到,在柴玉华的身上似乎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因为她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情感,像她这样的好干部树起的榜样,必将激励更多人在见贤中思齐、在感动中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弘扬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秉承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汇聚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强大正能量,在实践中实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
今天,面对社会深刻变革的复杂环境,如何做到坚守原则不动摇,如何面对险阻不退缩,甚至如何面对平凡甘于平淡,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要求,做政治的明白人,真正做到头脑适中清醒、立场始终坚定;做发展的开路人,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做班子的带头人,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
闻击鼓而思良将。事业需要好干部,时代呼唤好干部。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的信仰信念、赤城的为民情怀、清廉的为政品格、强烈的担当精神。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持之以恒的奋斗拼搏。
一个人的生命里如果有了崇高的追求并为之不懈奋斗,在他仰望党旗的那一刻,自然可以充满荣誉感和自豪感,因为,在他内心深处,无愧于自己肩上党赋予的责任!无愧于人民赋予的沉甸甸的使命!
柴玉华不曾走远,她的精神和魅力永存!
(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