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人专题网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人专题网 > 正文

曲文章:一位古稀老人和他的“甜蜜”事业

发布日期:2012-11-16 发布机构:校报 责任编辑: 阅读次数:

   写在前面:2012年我校成功跻身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0个试点单位建设行列。学校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也深感责任的重大,积极谋划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发展战略,探索以高校为依托的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推广模式。2月29日,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正式启动,确立了“立足龙江,面向‘三农’”,服务北方现代化大农业和“寒地黑土”农业、培养高端农业科技人才、缔造智慧农商、引领龙江新农村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建设4个综合示范基地、6个特色产业基地和8个科技服务站的规划。短短九个月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记者走访研究院工作过程中,结识了一位默默无闻的退休老教师,他对事业的那份执着与坚守、那种淡定与奉献让人敬佩,这种精神值得弘扬,我们走近了他。

   锦瑟华年,他从东农毕业留校任教,与甜菜结下了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年逾古稀,他退而不休,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推广甜菜种植技术,怀着对“三农”的深厚感情,倾情于农、守业于农,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他就是我校农学院退休教师、甜菜专家曲文章教授。
   “我这一辈子始终围绕甜菜转,对它有很深的感情,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带给农民好技术,帮他们增产增收,是让我最欣慰的事”,没有豪情壮志的过去,没有慷慨激昂的话语,在与曲文章的交谈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老人的质朴和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1963年,毕业留校的曲文章任教于作物栽培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同时跟随我校甜菜专家董一忱教授开展科学研究,此后四十多年,他的心思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甜菜,一心扑在甜菜生理、栽培与推广事业中。回忆起自己为甜菜研究所做的努力,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感慨不已:“当时,我国的甜菜研究水平、种植技术都比较落后,农民都不愿意种植,而俄罗斯和日本甜菜业很发达,质和量都很高,作为一名从事甜菜研究de 科技工作者,我一直特别关注国外的科研动态,把它们的先进经验吸收进来,为了更好地拓展研究视野,曲文章抓紧一切时间,潜心攻读,硬是在短短的几年间接连攻克了俄、日两门外语,并译发了几十篇国外文章,全文翻译了《西西伯利亚甜菜产业的形成》等学术著作,为我国甜菜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曲文章在甜菜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省部级奖励12项,共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了11部著作和译著,其中100余万字的著作《中国甜菜学》在甜菜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我校在甜菜研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80年代初,曲文章的甜菜高产理论和纸筒育苗高产技术得到了专家同行的认可,获得了轻工业部的项目资助支持,项目成果通过鉴定并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但他深知,搞应用科学,不能只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写论文,要走出学校,到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发现哪些技术是农民真正需要的,哪些技术是适合生产实际的。为此,曲文章先后到吉林、辽宁、河北、内蒙、新疆、山西、甘肃、江苏等地讲学和推广技术,省内主产甜菜的50多个市县,100多个村镇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忙碌的身影。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每到甜菜生长的关键时期,哪怕刮风下雨、冰天雪地,只要农民需要他,曲文章就会出现在生产第一线,指导整地备耕、观察苗种生长情况、传授移栽技术、提供科学施肥配方、分析病虫害防治……,他常说“越是风不调、雨不顺,越是农民朋友需要技术指导的时候,我能为他们做点事情,打心眼里感到欣慰。”
   2001年,曲文章到了退休的年龄,在工作岗位上耕耘了一辈子,本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儿孙绕膝之福,但当时我省的甜菜处于种植低谷期,曲文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心中眷恋的甜菜事业,为早日改变黑龙江省的甜菜种植困境,他和从事甜菜生理研究的老伴高妙真前行不辍。年复一年,顶着春寒下乡,带着秋霜回城,在各种艰难的困境中,开展甜菜生长规律、营养代谢和高产高糖原理与技术等方面研究,并先后提出了大棚套小棚“双棚”育苗,遗传单粒种育苗取代传统的多粒种育苗,开展增钾、提氮、保磷测土配方施肥,移栽过程采用小垄密植、建立高产高糖群体结构,移栽采用开沟、施肥、浇水、栽苗连续作业移栽法取代传统移栽方法,本田整地 “三深”土壤耕做法等多项理论和技术创新,纸筒甜菜生产标准和质量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012年,省农委将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纸筒甜菜双高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列为我省推广项目,选取嫩江、讷河、依安、望奎、海伦、宁安等6个县(市)作为该成果推广示范县,全面推广纸筒甜菜双高技术。与此同时,我校成功跻身国家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行列,在国家支持下,大力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我校充分发挥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整合地方政府、企业、研究院所、农民合作等多方资源,促进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学校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发展,随即学校铺开了嫩江县、望奎县、林甸县、农垦八五二农场四个综合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专家服务站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新模式。这个消息让曲文章兴奋良久,他觉得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终于有望实现新的突破,所以当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邀请他来指导甜菜生产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然而,此时的曲文章毕竟76岁高龄,亲友们不免为他的身体担忧,但他又怎能放得下倾心了一辈子的甜菜事业。
   三月春寒料峭,曲文章便提早开始了技术培训,当地的授课场所无取暖条件,寒意阵阵来袭,听课的农民却鸦雀无声、专注听讲。“我们听曲教授课,像听评书一样,越听越入迷。全场没一个人出声的,开会秩序从没这么好过”,嫩江某地的村支书如是说。更有农民讲:“听曲教授的课真过瘾,学了不少实用技术,今年每亩地能增收五六百元,种个十几亩就发家了,真得感谢教授给我们送技术。”
   此外,曲文章在各市县电视台做的纸筒甜菜高产高糖创新技术讲座,在当地连续播放,先后有33万农民受益。曲文章还应农民的需求,汇集了许多一手材料,编制了《纸筒甜菜双高技术创新研究》成果推广技术手册,印制4万余册免费发放给农民,大家称赞道:“曲教授写的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我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当看到菜农脸上洋溢着的丰收的喜悦,曲文章不禁感叹:“看到田间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甜菜,看到农民一个个鼓鼓的腰包,我心里真是乐得开了花。”
   如今,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甚至纷纷增种扩繁,通过“纸筒甜菜双高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纸筒甜菜的积极性。仅嫩江、讷河、依安、望奎、海伦、宁安等6个县(市)就新增纸筒甜菜面积18.9万亩,平均每亩增产1.06吨,含糖率平均提高1.11度糖分,创经济效益高达4亿多元。
   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综合示范基地、望奎县县长单伟红感慨道:“开展校县共建以来,东农的玉米、马铃薯、甜菜等有关领域的专家多次来望奎现场指导农业生产,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曲文章教授夫妇俩,不辞辛苦、躬亲指导,着实解决了困扰我县甜菜产业发展的难题。今年望奎全县种植甜菜81000多亩,其中应用‘纸筒甜菜高产高糖生产技术’达到90%以上,这都得益于东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专家们的无私奉献。”
   随着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曲文章教授的光和热必将普照到龙江更广袤的天地,他对“甜蜜”事业的不舍追求也将泽被更多的农民百姓。可喜的是,与曲文章同行的还有无数的东农科技工作者,他们已源源不断地投身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大潮中去,用自己的智慧和本领为农村的繁荣、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幸福做出贡献,让东农在黑土地上留下更多忘难忘的故事……。

(撰稿/任晓东)

黑ICP备 本站版权归美高梅4688集团am(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官网APP下载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