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测评标准 |
测评 方式 |
权重 |
|
1.思想道德建设 |
1.1统筹规划 与组织实施 |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有实际工作成效。 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党委常委会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具体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明确思路,有制度,有落实。 3.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举措、新成效。 4.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形成“三全育人”格局,要求职责明确,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5.建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每学期对每门思政课必修课至少听1次课。 6.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及时把握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
1、2、3、4、6材料审核 5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5.0 |
|
符合上述六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五项为B;符合其中四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1.2思想理论教育 |
1.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支部、进头脑,落实《在全省高校继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实施方案》,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专题教学,紧密结合省情,融入龙江特色,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工作有部署、有制度、有督导、有成效。 2.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按照省委《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具体措施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统筹安排,有条件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率100%。 3.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 4.大力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切实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5.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推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建设,培养大学生理论学习骨干,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 |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4.2 |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1.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1.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省委教育工委等七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黑龙江省学校思政课创新创优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实施新时代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优12项行动计划,有具体措施,有工作成效。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每学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开现场办公会至少1次,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高校党委会(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 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2.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齐二级机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应是中共党员,且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得兼任其他二级院(系)的主要负责人。 3.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专项经费提取标准为本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4.学校重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按照中央确定的课程方案开设课程,落实课程和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并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 5.制定并落实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校内外专家学者、学校领导定期作形势政策报告。 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育方式有创新,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版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师生对课堂满意度高。切实做好“一校一品”创新、建设“中国方略、龙江实践”思政课程。至少要建设打造两门校级思政精品课程或品牌课程。 7.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师生满意度高。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完善经费和政策保障,加大课程思政建设投入力度,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示范课程,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拨培训的重要内容。 |
1、2、3、5、7材料审核 4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6实地考察 |
5.0 |
|
符合上述七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六项为B;符合其中五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1.4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以及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我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注重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相统一,工作有方案、有成效。 2.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新时代深入学习和弘扬“四大精神”的决定》,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龙江“四大精神”宣传教育,工作有落实、有保障。哲学社会科学课堂教学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3.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国家教材委《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以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加强教材建设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管理,有实施细则,有专门机构专人负责,有教材编审选用工作机制,做到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 4.经常性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民族英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学习教育活动,培育和选树学习励志、实践奉献、参军报国、诚信友善、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体育竞赛等方面的典型,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 5.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6.挖掘校园好人好事,通过开辟专栏、刊播公益广告、刊发深度文章、访谈身边典型、连载生动故事等形式进行舆论宣传。 7.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展研究,形成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
1、3、5、6、7材料审核 2、4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5.0 |
|
符合上述七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六项为B;符合其中五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1.5日常思想 政治教育 |
1.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将领导干部上讲台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具体教育教学活动,创新领导干部上讲台的新形式新途径。 2.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落实《黑龙江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若干措施》、省文明委、省委教育工委、省“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诚信校园建设的通知》《关于开展“诚信龙江五进”活动工作方案》,制定诚信教育工作方案,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学生诚信档案,丰富完善诚信校园建设内涵。 3.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做好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学校领导、院(系)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并将领导干部落实联系制度情况纳入干部任用工作重要依据,纳入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重要内容,纳入校、院(系)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指标体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党委书记、校长,要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深入一线联系学生。高校领导班子每名成员每周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1次。倡导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学生班级或1个学生宿舍或1个学生社团等。学校机关部处、院(系)负责同志,要做到和学生常态化联系交流。 4.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环境保护等活动。将学生日常节俭行为、环保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5.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教育有计划、有措施,能够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做到全员、全过程、全覆盖。 6.开展经常性的廉洁教育,推动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进校园。 7.深入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开展国防宣传教育,将军事训练纳入必修课,切实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强化学生国防意识。 8.加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成才观。做好学生学业就业指导服务和困难学生帮扶等工作。 9.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
1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2、4、5、6、 8、9 材料审核 3、7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5.0 |
|
符合上述九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八项为B;符合其中七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1.6思想政治 工作队伍建设 |
1.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以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建立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有研究生导师育人责任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统一领导。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设立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 2.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深化新时代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优行动方案》,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实行思政课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制定执行准入细则。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各高校2020年底前要做到因地制宜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学校要保证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不得低于学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设置的平均水平。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公办高校要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3.高质量、高水准、可持续地建设好辅导员队伍,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并纳入学校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占辅导员总数的85%以上。有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和年度考核结果。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政策、举措、保障体系完善,效果明显。将辅导员纳入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职务职称“双线”晋升办法,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按照师生比1:50要求,配齐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 4.选聘校内名师兼职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定期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并纳入学校教师表彰体系。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从各级党政干部、科研院所、军队、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群体中遴选校外辅导员、兼职思政课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
材料审核 |
4.9 |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标准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1.7实践育人 |
1. 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育人基地,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与农村留守儿童“大手拉小手”关爱活动,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有组织、有保障、有成效,并落实规定的学时学分。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明确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 2.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 制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年度计划,定期召开实践育人经验交流会、座谈研讨会,及时宣传表彰实践育人先进典型。 3.师生积极参与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以及无偿献血、社会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有教育引导和激励措施。 4.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关于实施优秀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加快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计划》《关于开展“诚信龙江五进”活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有志愿服务岗前培训,有表扬奖励措施。以诚信龙江进校园为载体,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诚信意识,选树诚信典型,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营造重信守约的校园氛围。 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师生员工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40%以上,党员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95%以上,开展大学生乡村志愿支教等活动,引导学生奉献青春、建功立业。 6.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纪念设施,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高校主题社会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以及军事训练、创新创业、公益活动等,要求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7.积极组织应届毕业生参与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到军营建功立业,引导广大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建功立业。 8.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创新创业基地,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加大经费支持,加强督导考核,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
1、2、4、5、6、7、8 材料审核 3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5.0 |
|
符合上述八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七项为B;符合其中六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1.8文明集体创建 |
1.开展文明院系、处室、教研室、班级、社团、宿舍、食堂创建及宣传推广活动,有实施方案,有评比表彰。积极开展对接帮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工作,有制度、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 2.开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习教育活动,建设优良学风班集体,学生遵纪守法,明理修身,团结友爱,礼敬师长。 3.健全公寓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宿舍安全制度、学生宿舍卫生值日制度、学生宿舍内务卫生达标制度等并张贴于显著位置,把宿舍建设成学生之家。 4.按照省文明委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各级文明单位(校园)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结合共建单位实际和群众所需,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
1、2、4 材料审核 3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3.3 |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1.9心理健康教育 |
1.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建有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建有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且不少于2名配备。应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1000标准配备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加强硬件建设,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办公场地和设备。 2.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机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每年对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重点做好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规范心理健康测评方式,优化量表选用,推动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 3.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公共必修课程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4.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纳入学校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预防干预,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注重做好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定期开展案例督导和个案研讨,不断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专业水平。 |
1材料审核、实地考察 2、3、4材料审核 |
3.8 |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1.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
1.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黑龙江省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讲座报告,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推荐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2.开展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有工作制度、落实措施和实际成效。 3.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龙江“四大精神”学习教育。加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龙江“四大精神”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打造工作载体和活动品牌,教育引导学校师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4.认真贯彻执行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学习宣传基本知识和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有礼仪规程,礼貌、礼仪、礼节教育有措施有效果。 |
1材料审核 2、3、4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3.5 |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1.11网络文明教育 |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的通知》和我省《关于推进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对推动网络文明教育有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统筹谋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建设工作,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 2.积极动员师生参与“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丰富正能量供给,形成正面舆论场。 3.贯彻落实省委网信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网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建立网评员选拔培养、使用管理、评价激励制度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 4.发挥新媒体平台对学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建立引导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参与网络育人工作的制度机制,积极动员引导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积极培育支持校园网络教育名师开展工作。优化成果评价,推动将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 5.注重开展网络文明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积极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校园“四有”好网民。 6.积极参与“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和黑龙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的共建工作。 |
1、3 材料审核 2、4、5、6材料审核、问卷调查 |
4.3 |
|
符合上述六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五项为B;符合其中四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2.领导班子建设 |
2.1政治建设 |
1.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 2.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依法办学。切实履职尽责,年终考核结果(近三年)优秀率一般不低于85%。 3.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完善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力发挥,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相关测评群众满意率较高。 4.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健全请示报告制度并严格执行,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和校园政治生态。 5.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质量高,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强。 |
1、2、4、5 材料审核 3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5.0 |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2.2思想建设 |
1.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校党委长期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制定具体学习计划及实施方案。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考勤,学习研究效果好。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贯彻中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贯彻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有关规定,成立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会(常委会)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意识形态工作,各项制度完善、执行到位,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3.把创建文明校园作为重要任务,在校园网站开辟设立文明校园创建窗口或专栏,设立专门机构和专项经费保障,有实施方案、具体举措和实际效果。 4.贯彻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意见,推动学校“两学一做”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5.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方案、有活动、有效果,形成长效机制,广大党员和师生满意度高。 |
材料审核 |
5.0 |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2.3组织建设 |
1.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注重顶层设计,决策机制健全,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强化决策执行、评估、监督。 2.学校党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制度健全,执行有力。 3. “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落实到位,坚持开展党员党性教育、优良传统作风教育。 4.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教育管理有计划、落实到位。 5.院(系)级单位组织建设制度健全并得到有效实施,抓文明校园(标兵)创建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实际举措。 6.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机构设置合理,实现全覆盖,学校党的各级组织履行职责到位,标准化建设推进有力。群团组织设置完备。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4.8 |
|
符合上述六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五项为B;符合其中四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2.4作风建设 |
1.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和师生中间,注重调查研究,制定并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制度。 2.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3.切实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正派,干群关系融洽。 4.领导班子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成绩显著。 5.认真执行党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制度,依法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师生申诉制度。 |
1、3、4、5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2材料审核 |
4.7 |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2.5党风廉政建设 |
1. 及时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班子成员抓好分管部门和联系学院的党风廉政建设。 2.坚持开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高等学校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若干规定》等党纪党规教育,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相关规定,班子成员廉洁自律。 3.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廉政风险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规章制度健全,监管措施完善。 4.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5.深入落实“三转”要求,扎实推动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把主要精力放在专责监督上,实现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监督,努力护航“双一流”“双高”建设。 |
材料审核 |
4.3 |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2.6干部队伍建设 |
1.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等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辅导员、班主任或思政课教师等工作经历。 2.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有计划、有落实,达到《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标要求,培训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制度体系等完善。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努力提升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效。 3.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有关精神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和容错纠错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 4.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兼职管理、出国(境)审批管理等工作有制度,管理到位。 |
材料审核 |
4.0 |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2.7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
1.贯彻落实中办印发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文件精神,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领导。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有责任清单和年度任务安排,每年按规定报告责任落实情况。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协助党委落实主体责任。 2.党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班子成员切实履行重要领导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领导、检查、督促分管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有具体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定期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4.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效果好,建立健全巡察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责述廉述党建的制度。 5.基层党组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性高,引领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完成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努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实际问题,维护本单位和谐稳定。 6.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有创新,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7.群众对党员发挥作用的满意率在90%以上,院(系)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党员中的满意率在90%以上。 |
1、2、3、4、6 材料审核 5、7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5.0 |
|
符合上述七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六项为B;符合其中五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3.师德师风建设 |
3.1工作机制 |
1.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明确、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四有”的师资队伍。 2.严格执行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在职教师从业行为“十禁止”》,制订符合学校特点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性文件,并落实到位。 3.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表彰奖励、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4.建立健全长效化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5.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明确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其主要职责。 |
材料审核 |
4.0 |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3.2师德教育 |
1.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位,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师德教育有计划、有方案、有保障。新教师入职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优秀教师团队培养以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培育过程中,有师德教育方面的专题内容。在职教师培训中要确保每学年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2.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学校党委负责对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在新教工的招聘中突出对其思想政治状况的审查。 3.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法治、纪律和心理健康教育。 4.创新师德教育,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搭建师德教育有效平台,鼓励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不断拓宽师德教育途径,增强师德教育效果,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教育品牌活动。 5.挖掘和凝练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及时应对并有效解决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
材料审核 |
5.0 |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3.3师德考核 |
1.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贯彻落实到位。 2.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表现作为首要标准,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 3.师德考核客观公正、公平公开,避免形式化、随意化。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完善,有科学性、实效性,师生认可程度高。 |
1、2 材料审核 3问卷调查 |
3.7 |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两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3.4师德监督 |
1. 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 2.完善多方广泛参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学生评教机制完善。 3.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有制度,有措施。 4.师德投诉途径畅通,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
1、2、4 材料审核 3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3.9 |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3.5师德激励 惩处 |
1.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课题申报、评优奖励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师德考核。 2.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定期开展师德典型选树和表彰活动,形成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氛围。 3.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省教育厅《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指定或设立专门组织负责,明确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监督等处理程序。 4.推动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制定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5.严格、及时、公正查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严格执行省教育厅《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以有力举措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4.0 |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3.6师德师风 表现 |
1. 教师关心关爱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2.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学风教风整体良好,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校园学术氛围积极健康,教师诚信为学观念强,言传身教带动学生。 4.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学术诚信、立德树人评价满意。 |
1、3、4 问卷调查 2实地考察 问卷调查 |
3.0 |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4.校园文化建设 |
4.1工作保障 |
1.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持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领导、各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经费有基本保证。 2.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和重要项目。 |
材料审核 |
2.8 |
|
符合上述两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一项为B;其余情形为D |
|
4.2文化设施 |
1.有校史馆(室)、艺术馆(活动中心)、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2.有大学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和学生文艺体育团队。 3.校园文体活动场所管理措施得当、内容丰富,师生开展活动有保障,场地得到有效利用。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2.6 |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两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4.3文体活动 |
1.认真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高校学生会(研究会)、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的通知》、《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改革方案》精神,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2.重视师生人文素养教育,开设文化类公共课、文化类选修课,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 3.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体育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推动学校冰雪运动普及发展,保证冰雪课开课,创新冬季体育课程内容方法,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掌握一至二项冰雪运动项目。 4.发挥博物馆育人功能,积极参与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活动。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走访座谈 |
4.0 |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4.4文化品牌 |
1.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等精神内涵的提炼和归纳,校风、校训、校歌特色鲜明,在师生中有较高知晓度和认同度。 2.加强原创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打造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化作品,培育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项目。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成果展示活动。 3.充分发挥校园建筑景观、文物和校史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有展示学校形象的宣传片,有反映学校历史、文化、人物的书籍或电子出版物。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3.0 |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两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
5.优美环境建设 |
5.1环境规划 |
1.有校园建设整体规划,调整优化各校区布局。校园功能规划合理,充分体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 2.校园总体布局合理,各类设施齐备,标识醒目,管理有序。 3.校园景观有文化底蕴,体现环境育人功能。 |
1、2材料审核 3实地考察 |
3.0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两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5.2环境平安 |
1. 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学校平安创建工作机制和国家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安全、稳定、保卫、保密等工作制度健全,学校重大改革举措有安全稳定风险评估。 2.建立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及处置规程,落实各类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与属地相关部门建立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落实有效。 3.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定期开展重点场所防火、防盗、防爆、防毒检查。设备设施管理到位,人防、物防、技防联动。 4.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定期开展逃生等防灾演练活动。 5.按需要设置校园安全标识,校园安全通道畅通。 6.坚决抵御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恐怖势力对学校进行渗透和破坏,有机制有措施有办法。 |
1、4、6 材料审核 2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3实地考察 问卷调查 5实地考察 |
4.3 |
符合上述六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五项为B;符合其中四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5.3环境卫生 |
1.加强学校绿化规划和管理,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2.加强校园环境治理,校园、教室、宿舍环境整洁,教学区、学生生活园区井然有序。 3.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管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倡导文明用餐、光盘行动,积极推动无烟校区建设。 4.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完好,后勤服务规范,监管措施有力,师生满意率达到80%以上。 5.学校卫生工作管理规范,健全传染病预防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完善的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6.学校食堂整洁卫生,价格合理,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师生对伙食工作满意率达到80%以上。 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普及健康生活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 |
1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2、3 实地考察 4、6 实地考察 问卷调查 5、7材料审核 |
4.3 |
符合上述七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六项为B;符合其中五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5.4环境和谐 |
1.积极创建节约型校园、生态型绿色学校,低碳节能教育有举措、有成效。 2.发挥学校在“三结合”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建立并落实家校联系制度,建立与驻地社区合作育人的工作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合作共建活动,根据情况开放学校体育文化场地。 3.发挥科研和人力等资源优势,积极参加城市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1、3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2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3.0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两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6.阵地建设管理 |
6.1 重视活动 阵地建设 |
1.认真落实中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大中小学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阵地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加强对课堂教学、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和讲座、论坛等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列入党政主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保障措施到位。 2.按照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分类加强阵地管理,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配合高效;重要阵地要做到专人、专岗、专责。 3.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建立完善学校阵地建设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实际效果良好。 (注:阵地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教室、宿舍、报告厅、会议室以及其他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等,校报、校刊、出版社、期刊中心、校园网及新媒体、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墙体等宣传阵地,以及各类教学、报告会、研讨会、培训会、讲座、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 |
1、3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2材料审核 |
3.2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6.2活动场所管理 |
1.落实活动场所建设规定要求,各类活动场所人均面积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要求。 2.对各类活动的人员、内容等严格把关,制定规范的审批监管程序。举办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严格实行“一会一报”制。 3.学校图书馆、教室、报告厅、会议室以及其他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等使用管理到位,严格执行活动审批和登记备案制度。 4.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完善工作机制,严禁在校园传播宗教、开展宗教活动。依法依规加强和改进接受境外基金资助管理。严密防范、有效抵制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 |
1、3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2、4 材料审核 |
5.0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6.3宣传阵地管理 |
1.校报、校刊、出版社、期刊中心、校园网及新媒体、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墙体等宣传阵地的管理建设职责明确。 2.宣传阵地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到位。 3.严格审核宣传内容,确保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到用语用字规范准确。 4.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公益广告宣传。 |
1、3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2材料审核 4实地考察 |
3.6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6.4网络阵地管理 |
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网络建设管理规定,校园网络建设管理机构落实、责任明确、保障有力,并建立网评员制度。 2.加强网上内容建设,激励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定期排查网络阵地安全隐患,建设网络良好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3.建立分级、分类网络信息内容监管和上传审批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社会道德。 4.制定网络舆情监管制度和舆论危机预防应对机制,及时监看、精确研判、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5.规范学校各类官方及师生自媒体管理和舆论引导,加强舆论监督和舆情监测,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事件、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 |
1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2、3、4、5 材料审核 |
5.0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6.5发挥阵地育人功能 |
1.各类阵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导向,阵地利用率高,管理文明有序。 2.制定阵地育人总体要求,对学生参与活动进行目标量化管理。 3.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育人活动,师生参与广泛,反响良好。 4.落实《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以及《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高校学生会(研究会)、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的通知》《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改革方案》要求,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党委学生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团委、组织、宣传、保卫、人事、教务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社团工作机制。加强学生会规范管理和学生社团分类指导,落实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制度规范有效。 |
1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2、3、4 材料审核 |
3.4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