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十三五”以来,美高梅4688集团am始终牢记嘱托,紧紧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全面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创新环境更加优化,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加快,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当下,东北大地稻菽飘香,壮美的丰收画卷已全面展开。在这喜悦时节,美高梅4688集团am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迎接学校第五次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特开设“东农科技大会进行时”科技工作巡礼栏目,全面回顾学校“十三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激励广大师生勇担新使命,牢记新任务,做出新贡献,同心共圆“东农梦”。以更加卓越的科技创新力和组织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成果更加充分地彰显在龙江现代农业生产实践中,不负农业强国使命。
致力农田水土 科技赋能农业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楼
“十三五”以来,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紧密结合国家特别是黑龙江省水利科技发展需求,立足自身科研人才优势,坚持“科研兴院、科研强院”,在科研立项、平台建设、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潜力不断释放,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更加显现,为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科技支撑。
聚力科研项目,攻坚课题制定寒区农业高标准
学院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的内涵,以我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作为科研创新提质升级的新要求,发挥基于地域特色的寒区水利研究优势,持续加强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申报、实施与管理,营造了奋发向上的科研氛围,极大推动了学院专业建设与学科水平。
“十三五”以来,学院承担了寒区农业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安全、农业节水技术、黑土地保护等方面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3800余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3项,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区域联合重点、国家优青各1项,切实抓好寒区农业水利的社会发展动态和学科发展前沿为机遇,在科研项目这一评价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上力争长期增长、不断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类型分布
推动平台建设,强基筑本打造水利学科凝聚地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创新驱动、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为轴线,聚势谋新、抢前筹划,不断完善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的创新和服务运行体系,在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真正把平台打造成为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发源地。
学院现拥有农业农村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寒区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智能土壤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黑龙江省高校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国际持久性有毒物质联合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为科研主体提供和创造科研条件,为青年教师科技创新和成长发展打造“强磁场”。
农业农村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寒区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智能土壤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
农业水土工程-水利工程科技创新公共基础平台
夯实人才基础,涵养沃土构建人才发展新高地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更大气魄、更宽视野、更强力度广聚人才,以科研项目引领、以人才政策培养、以事业支持激励,多措并举孵化青年教师科研团队、搭建人才成长梯队,为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实队伍保障。
学院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农业农村部青年科技人才2人、省杰青3人、省优青10人。同时,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决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引育并举,着力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助推人才成为基础研究的“强引擎”,推动水利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国家级科技人才(从左至右分别为付强、杨帆、李茉、崔嵩)
聚焦前沿科技,勇攀高峰不断提高成果转化力
学院深入构建基础前沿探索、领域热点跟踪与学科建设融合发展机制,主动对接农业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紧抓水利特色关键词,扎实积练科研内功,持续推进科研特色凝练和标志性成果培育。
“十三五”以来,学院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热点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国家环保科技二等奖1项、化学领域全球十大新兴技术奖1项;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100余件。2020年,学院寒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成果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科技进步类)一等奖;2021年,学院在人工腐殖质的合成与应用上取得国际性显著突破,成果入选国际纯粹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21年度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并连续三年推广应用;同年,学院大尺度范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清单建立与数值模拟研究项目成果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类)一等奖,始终以强劲的发展势头,继续紧跟学科前沿,引导高水平科研、争创高水平成果。
代表性成果1:寒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2020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科技进步类)
率定了寒区农业地表水-地下水开采阈值,解析了融雪水入渗产流与扩蓄增容原理,创建了寒区冻土水-融雪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耦合调控技术,成果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代表性成果2:人工腐殖质的合成与应用
IUPAC 2021年度化学领域全球十大新兴技术奖
全球首次提出水热腐殖化技术,成功合成人工腐殖质。成果发表在Chemical Reviews(IF=72.087)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入选国际纯粹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21年度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连续三年推广应用,作物全部实现增产增收。
代表性成果3:大尺度范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清单建立与数值模拟研究
2021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自然类)
编制全球第一份国家尺度典型POPs网格化使用/排放/残留清单,明确了POPs汇源关系与二次排放残留影响机制,开发了大尺度范围网格化农药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残留预测模型,成果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扩大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显著提升行业话语权
学院持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着眼交叉学科、新兴领域、前沿方向,围绕学术成果、人才培育、科研探索、标准制定等方面统筹做好水利学科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学术繁荣。
“十三五”以来,学院成功举办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联合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同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外研究机构指导博士后3人,派出公派出国访问学者5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0余人次。在开拓学术视野、了解学科前沿的同时真正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强科研、促发展”,显著提升了学院的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力推动了“双一流”建设。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智能土壤”国际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
赋能社会服务,知行合一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学院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聚焦寒区对水利科技的迫切需求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水利的需求,充分发挥在农业水利、水文与水资源等方面的专业和人才优势,秉承“产学研深度融合,校地企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助力国家、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学院挂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1人,开展了黑龙江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水稻灌溉试验、灌区节水改造模式、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土木工程建设等培训,野生大豆保护、全国农业面源污染评价、水稻甲烷减排技术等指导100余人次;借助“建三江寒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平台,新型秸秆基有机复合肥连续多年应用面积500余亩;立项横向科研课题50项,横向课题总经费达到1000余万元,持续深入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将科研创新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坚定不移履行农业院校服务社会职能。
学院开展社会服务
人工腐殖质产品应用推广
坚守教书育人初心、践行振兴水利使命,“十四五”时期,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将坚持聚焦国家及省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农科院校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按照“谋长远、打基础、建制度、优机制、强管理、抓落实”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科创平台建设,对接社会经济需求、深化成果转化研究,为科技创新事业实现更大突破贡献智慧力量!
供稿/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